生活本幸福

2023-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WXJ水晶物语

读鲍鹏山教授《论语导读》

乡党第十

原文和释译:

孔子于乡党,恂恂( xún)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pián)言,唯谨尔。

【译】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如也。君在,踧踖(cù jí)如也,与与如也。

【译】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君召使摈(bìn),色勃如也,足躩(zúju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译】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cù jí)如也。

【译】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sù)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í),愉愉如也。

【译】(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君子不以绀緅(gàn 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zhěn chī xì),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ní)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译】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译】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něi)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译】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译】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能吃了。

食不语,寝不言。

【译】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译】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延伸解读】本节记孔子对例行祭祀的认真态度。

我国古代吃饭以前,常在饭菜中拣出少许,供在桌上,祭祀发明火和熟食的先人,以示饮水思源,不忘根本。孔子知礼,虽薄物必祭,表示诚敬之心,不忘根本。

席不正,不坐。

【译】席子放得不端正,就不能坐。

【延伸解读】本节记孔子坐席时注意礼仪。古人席地而坐,席子不铺正,不合于礼,故孔子不坐。说明孔子处处循礼而行。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译】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延伸解读】孔子在举行乡饮酒礼时,注意尊长之礼。

乡人傩(nuó),朝服而立于阼(zuò)阶。

【译】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延伸解读】本节记叙在家乡举行迎神驱鬼的傩戏时,孔子的诚敬态度。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表达了他对祖先的崇敬之心。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译】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延伸解读】本节记叙孔子遣人之礼。孔子托人到其他诸侯国问候朋友或馈送礼物,一定要拜两拜为使者送别,既是对使者的尊重,更主要的是对住在外国的朋友的尊重,可见孔子知礼。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延伸解读】说明拜受以礼,慎重用药。

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得知此事后开口就)问:"伤人了吗?"而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延伸解读】本节记孔子重人轻物。孔子并非不爱马,而是马与人比较起来,以人命为重。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译】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孔子先吃饭,不吃菜。

【延伸解读】从孔子侍君之礼中,充分反映了他的尊君、忠君思想。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译】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延伸解读】本节记孔子患病时俸侍国君探望之礼。

病者常居北牖下,为君来探视,则暂时南牖下,东首,令君得南面而视之。以病不能穿朝服,束腰带,又不敢不穿朝服见君,故加朝服于身,加大带于上,这是符合侍君之礼的。由此反映了孔子的忠君思想。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译】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准备好就自己步行走去了。

【延伸解读】本节记孔子奉君召命之礼。孔子听到国君召见,不俟驾而匆忙登程的行动中,其急君之事,忠君之心,跃然纸上。

入太庙,每事问。

【译】孔子进入太庙凡遇到不懂的事,都问别人,向别人请教。

【延伸解读】本节记孔子谦逊、好学的态度。太庙中的礼仪、器皿,孔子均知之,犹每事问,说明孔子谦逊、好学,恭慎之至。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译】(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丧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延伸解读】孔子重朋友的恩义,恻隐、同情之心于此可见。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延伸解读】本节记孔子接收朋友礼物的不同礼节。从孔子接收朋友赠礼的不同态度看,他重祭祀而轻财物,重人而轻物。

寝不尸,居不客。

【译】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延伸解读】本节记孔子居家时的生活态度。孔子睡觉时侧身而卧,不仰面朝天,四肢布展,符合卫生要求。在家时,态度温和,并不严肃。

见齐衰(zī cuī)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译】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译】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直解】本节记孔子乘车的礼仪。孔子乘车,既注意礼貌,也注意安全。不窥人隐私,不高谈阔论,不用手对人比划,一切都能做到循礼而行。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译】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运气真好啊。"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延伸解读】本节记孔子通过自然现象来谈人事,告诫人们处于乱世,善处其身。孔子通过自然现象来告诉人们,人应该像野鸡一样提高警惕,可止则止,可行则行,见机而作,去危免祸。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分享:

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

孔子的衣着行为、就餐礼仪都特别讲究,遵循规范和道义。不仅体现他自身的修养,更对人有教育引导的作用。

这些也是与人相处之道。想起昨天在单位发生的事。

我们大队和另一个大队在同一栋楼上办公,说白了我们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该大队的领导对我们十分照顾,水电费从没提过(都是人家负担了),维修也都是由人家后勤科保障的。我发现卫生间外面洗手台上的一个水龙头扳手掉了,就去跟后勤科的振江老哥说说情况,顺便把我的车进门不能起竿的事也说说。

见到老哥,他正在和他的律师战友聊天,他示意我坐下。我把需要解决的两件事说了之后,他一边安排人落实,一边聊天。问起嫂子(让爱人,我们很熟悉)退休了没。老哥说,退了两年了。我说,嫂子身材经营的真好(以前有点胖)!

现在还去学画画,写毛笔字。笨死了,啥心也不操,啥事也不管……

老哥打开了话匣子,说了一大堆媳妇的毛病,连结婚时不说要任何东西也成了“不动脑子”。

嫂子是我们县里一个局的副局长,人品很好,在我眼里,嫂子很优秀,我很佩服,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就跟老哥说,来,现在有两个人坐在你面前,一个富态臃肿,一个像嫂子那样的身材,你喜欢看哪一个?嫂子能把身材经营好,就是自律的表现。在外人眼里,你不知道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有一个局长夫人,不仅身材好,退休了还好学习,提升自己。不比天天坐在麻将桌上、啥都不顾的人强?!结婚时,不提物质要求,说明嫂子善良,看中的是你的人品,不在意吃啥、住啥、用啥。有了你,人家就拥有了一切。嫂子为啥不操心呢?是因为你太能干了,没有给嫂子安排事,人家一个副局长,啥事不会干?也说明你不舍得用她!你不妨尝试着从内心找找嫂子的优点,然后夸赞她,比如,哎,今天的这个字写的好,有进步!画的也有提高!多夸赞她,然后你再看看会啥样?人都是希望被看见,肯定和赞扬的。包括我们的孩子。当你看到她一切都是不好的时候,心情自然不会好,你心情不好,嫂子心情也不好,那孩子们看到你们俩这样,孩子们也不敢开心呢!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都不开心,我怎么能开心呢?他们有不配得感!所以,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父母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孩子们和他们配偶的相处模式 ,我们得做好榜样呢。每天回家进门之前,把不好的情绪丢在门外,面带微笑进家,眼里看见的满是另一半的长处、优点,那该是多么的幸福哦!

就这样,我和他的战友你一言 我一语在回应他的抱怨,可以看出,老哥的表情从刚开始的拉着脸到后来发自内心的喜悦感,也许他从内心是认同妻子的,只是不愿意表达出来吧!

但愿老哥能感受到本自具足的幸福和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