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能赢牌, 才有资格不按牌理出牌
有一年,一家外国电子公司为了显示其先进的科技实力,特意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国际象棋比赛。
比赛的一方是多位国际象棋一流大师,他们的棋艺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比赛的另一方竟然是该公司研制出来的机器人。
主办方声称,只要赢了机器人,便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这场人机大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可是,比赛的进展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一位又一位顶尖大师尽管全力应战,绞尽脑汁,使出了看家本领,却在机器人面前纷纷败北。
对大师下的每一步棋,机器人都能按照它的最佳程序进行合理周密快速的运算分析,然后完美应对,大师们只能弃械投降。
比赛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很多人都已在断言,没有谁能赢得了这个机器人,因为它几乎荟萃了全世界的名家棋谱,等于集中了无数大师的智慧和棋艺,这样又有谁能有如此实力与之抗衡呢?
就在这时,一位参赛的选手仔细观察了前几场比赛,经过认真的思考,满怀信心地坐在了机器人的对面。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一上场就连走了几步“败棋”,看得大家莫名其妙,拼命摇头。
但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所向披靡的机器人竟很快就乱了方寸,无所适从,招架不住,几分钟后就显示出“投降”。
这一下,全场为之轰动,那家公司的代表则惊讶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位选手在比赛前通过观察发现,机器人虽然出手不凡,但它都是套走最佳棋路。
也就是说,它只不过是集中多个一流棋路来对付大师们独到的棋路,而当他不按常规出招,有意走那些低级水平的棋路时,由于它事先没有安装应对的方案,所以不能破解,也就输了。
在一次社区组织的联欢会上,安排了这样一次“逃生试验”:一个细口瓶中装着三只不同颜色的球,每只球都系着一根绳子,三名接受试验的人各牵住绳子的另一端。瓶子代表一条船,球分别代表试验者。三秒钟内船将沉没,谁先将瓶中的球拽出来,表示谁顺利逃生。
第一组接受试验的是三个孩子。三个孩子兴奋地拽着绳子。主持人一声令下,三个孩子闻声一齐发力,往外拉绳子。结果,三个球都牢牢卡在了瓶口,一只也没拉出来。
第二组是三个成年人。主持人刚一宣布开始,三个人迅速往外拉自己的绳子,三个球都牢牢卡在了瓶口。结果因为用力过猛,绳子被拉断了,球一只也没拉出来。
最后一组进场的,是三个老年人。结果一样,三个球都卡在了瓶口。
主持人说,让我们再进行一次试验。这一次,从每组里面任意挑选一位,参加试验。一个孩子,一个壮年,一个老人。
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孩子赶紧往外拉绳子,他的球拉了出来;老年人紧接着也拉出了自己的球;壮年人在老年人的球快要拉出来的时候,飞快地拉自己的绳子,他的球也拉出来了。三秒钟内,三只球都顺利拉了出来。
其实,这个试验的道理很浅显,如果三个人同时拉绳子,必然都会被瓶口卡住。只有一个一个来,才有可能大家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球拉出,从而顺利逃生。
著名画家林风眠先生在二十六岁时就受蔡元培邀请,由巴黎回国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二十九岁时任杭州国立艺专校长。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官员刘建群久慕林先生大名,曾到重庆乡下拜访林先生。看到他竟借住在一间简陋的仓库中,刘建群不禁感慨道:“住在这种地方的人,不是白痴,就是得道之人了。 ”
林先生事后对人讲:“我既不是白痴,也不是得道之人。我只是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正是那间陋室,那张白木桌子,那些厨刀、枯枝、油瓶、洗衣板,让我真正变成人的。
“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的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体验着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的人味。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
这时的林先生,正是“四十而不惑”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