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

忽见汉阳树,依稀认汉阳——《古城汉阳》后记

2019-03-19  本文已影响54人  山色归读小助理

作者:罗时汉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古城汉阳》爬梳史籍,踏访遗存,以现代眼光再现“凤凰山下汉阳城”,蕴含作者寓居多年的情怀,是有史以来第一本汉阳风物志。文本反映汉阳这片神奇的土地,历经沧海桑田之变,由夏而商初现城市曙光。以江汉朝宗为主弦律,人文景观峙龟山,漾月湖,城邑文明逾千年。征战硝烟过后,街衢巷陌依然。历来商贸物产、园林寺观、文教民俗,皆卓尔不凡。素称“知音故里”,更以“汉阳造”工业重镇闻名于世。

 后记

2014年春天,我们沿汉水南岸上行到蔡甸临嶂山 (又名城头山),看到一座山丘耸立水边,红岩陡峭,绿树繁茂,风景秀丽。这里是汉阳立县之前的沌阳、汉津县治所在地,其建城远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披开草莽,仍能找到当年的夯土城垣。站在平坦的山顶向东遥望,千百年来,汉阳地区建城十几座,唯有这座遗址尚存,我们不能不为之称幸。

江风阵阵中,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想起元代汉阳回族诗人丁鹤年那首诗:“长江千万里,何处是故乡。忽见汉阳树,依稀认汉阳。”

我生于汉口,年少时常过汉阳玩耍,上琴台,登龟山,进归元寺,游马沧湖,一直对它怀有乡野之恋。及至新世纪伊始,我定居汉阳莲花湖畔,即显正街头的东门,可谓处大城(武汉)之中心、小城(汉阳)之边缘。我开始对汉阳有了更多了解,也产生很深的乡梓之情。

由于处在城市建设最剧烈的时代,我亲眼见到汉阳老城的变化。继南岸嘴之后,鹦鹉洲街、洗马长街、南城巷以及显正街这些历时千年的老街纷纷消失了,刚刚熟悉的街衢巷陌被夷平或由高楼大厦取代,重新变得陌生。

我惶然无语,能够尽到绵薄之力,无非是抢救被抛至垃圾场的敬节堂牌坊,并收拾散落街道的条石,把它们展示于黄陂杨楼子老榨坊博物馆。最近的一次行动,是将拆除的显正街敬节堂墙脚地界碑妥善保存。

汉阳不断涌现的新区变化,我是领略过的。然而,以文字为生的我常处望江花园之书房斗室,总是在与历史的汉阳晤面。创作《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时,眼前似升腾那阳夏保卫战的硝烟;撰写《百年汉阳造》时,我开始系统爬梳汉阳的史料。

谈不上呕心沥血,也算殚精竭虑吧。疲乏或困顿之时,我常至窗前往原朝宗门方向眺望长江,也偶对博古架上的原汉阳衡州会馆那块“衡”字砖,或舒缓身体,或激励心志。

“武昌的帽子多,汉口的银子多,汉阳的故事多。”汉阳的优势往往在于古代,建城和设县时间在三镇最早,且山水交汇之间衍生的故事很多,人文渊薮深厚。《古城汉阳》一书的撰稿,让我又一次穿越,以现代的眼界回望历史的现场,既然是写史,不能不借鉴方志之类资料。

从前人的研究和考据中分析撷取,可说是“坐享其成”,不胜惭愧,也从中萌生对他们的感谢。正如明人方以智于《通雅》中言:“生今之世,承诸圣之表章,经群英之辩难,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岂不幸乎?”

古城汉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阅读文献的同时,我还接触到一些图片。汉阳的历史图片较之汉口、武昌要少得多,更显珍贵。如凤凰山上汉阳城墙残景图,有“气壮河山”门额的疑似汉阳南纪门图,这都是为人所知的。

我还看到了汉阳显正街、朝宗门、共勉街、南纪门、湘乡码头等老照片,它们比文字记载有更直接生动的反映,令人品味无穷。尤其是用作封面的1900年代拍摄的汉阳江边图,场景宏大,可能是从晴川阁方向俯拍的洗马长街,近景是西洋风格的海关——汉阳南关,远景可见冒着烟缕的地方无疑是著名的朝宗门楼阁。

历史的汉阳顿时鲜活起来,它曾经这么繁荣朝气,丰满可观,传统的优雅中亦不乏现代色彩。滚滚长江依然流淌,而似乎转瞬之间,古城旧貌不见了。我们亲眼所见沿江迤逦的汉阳城外老街,都在近十多年来荡然无存,完全被新建筑取代,在新地图上被抹掉地名,真叫人惊叹中国城镇变化之剧烈——可谓“每天不一样”。

于是我觉得,《古城汉阳》要尽可能收集到这些吉光片羽,图文并茂,让人不仅发怀旧幽情,同时尽量反映汉阳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书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编撰,具体来说经历两个过程。先是仔细消化汉阳区方志办朋友提供的资料和我多年的积累,从中归纳编写出大致粗稿,不胜其烦;后是批阅《武汉通史》煌煌七卷,以更宏观的视野搜集汉阳的史实,并从其他书籍的阅读中找到一些感觉。

窃以为,关于汉阳古城的所有史料,我能浏览到的基本都用上的,并尽可能地加以发挥了。沉溺其中,我觉得写《古城汉阳》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一本书较全面地叙述现代以前的汉阳,我能不揣浅陋地努力完成这一任务,无意间也是行使历史的责任,回报汉阳对我半百之后寓居以来的所有赠予。一个人,能够做件心甘情愿的大事很不容易,也很荣幸。

写作并非剥香蕉那么容易,更多是在敲核桃、剖菠萝,得攻坚克难。写作者是孤独的,也是寂寞的,还往往是痛苦的。“自知之明,是智慧的开端,在其中含蕴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这是印度人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里的一段话,我的所有出版和没有出版的作品集,何尝不都是“生命之书”?

本书临近杀青之际,正值2014年年末,汉阳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地铁四号线二期的贯通和鹦鹉洲大桥的通车,这是我近年来关心的城事。每次写作之余的江滩散步,我都看着这橘红的大桥在眼皮底下一点点的接近完成。通车之前,我来到鹦鹉洲的滩岛之间,想象这里早先可是铺满木簰的呀。

“日晒黄金夜不收”,湖南人占据这竹木市场上百年,如今他们都去哪儿了?“日暮乡关何处是,此地空余鹦鹉洲。”剩下了洲,剩下了地名,如今这地名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桥名,高耸云天,传播四方,以一种超出前人想象的方式传承了汉阳的文脉。

同样的,那地铁四号线从武昌穿过长江到汉阳,由拦江路一直到黄金口,一路要经过三里坡、五里墩、七里庙和十里铺等地,这些古老的地名有的不是成了崭新的地铁站名吗?今人将它们理所当然的借用,何尝不是对古人梦想的延伸和弘扬呢?城市之变不可逆转,历史文化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它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生命。就像那棵五百三十多年的“汉阳树”一样,好好保护,它就既古老,又年轻,充满生机。

卑微若我者,做不出建设工程上的大手笔,只能发挥余热参与“文化工程”。但愿每天一点点的努力,如鹦鹉洲的芊芊细草生长,增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绿意。是的,“不是我选择最好的,是最好的选择了我。”(印度泰戈尔语)生活在汉阳是幸福的,它给我激情与诗意。活在当下,努力于正在做的事,这就是精神乐处,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最后再一次道声谢谢:为汉阳区方志办的勉励推荐、武汉出版社的精心编校和刘建林、陈勇、朱汉昌、皮忠勇等先生的慷慨供图……谢谢大家了!

让我们共同为山川秀丽、人文丰厚、前景美好的汉阳点赞吧。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罗时汉”


我朋友“山色归读”是Fountain&简书社区首批特邀合伙人,简书会员官方授权资深推广专员。购买尊享(以及其他各类)会员专享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9aba7c25aca1(有特别优厚的返赠简书贝哦)

联系微信:gd_4215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