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临其境》:沈梦辰一说话,我就想耍大牌!
-1-
《声临其境》是今年电视节目的一匹黑马。
首播当晚就拿下省级卫视双网收视第一,首播口碑炸裂,全网零差评,微博大V疯狂打call,登上热搜。
如今,八期过后,豆瓣评分8.3。
在一片叫好、点赞的节目弹幕中,每期都会飘过不少关于第二现场主持人沈梦辰的弹幕。
比如,客观公正陈述事实的,“沈梦辰简直就是实力尬聊啊!”
比如,探寻人物终极意义的,“沈梦辰在这节目中的作用是什么?”
比如,苦口婆心为节目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节目很好,如果换掉沈梦辰,应该会更好!”
每一条都让人……忍不住想点赞!
-2-
先上几个片段,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Part 1:周一围在节目录制中段突然喊停,要求暂停一分钟。
作为第二现场唯一的主持人,沈梦辰不出意料地贡献了一个路人式的懵逼+实习生式的求助。
第一时间不与嘉宾沟通,不知会第一现场主持人,直接@镜头外的导演,连声问:“要说吗?要说吗?”
我很想知道,你不说,难道指望第一现场主持人靠意念感受到第二现场的状况吗?
在这波考验主持人控场能力的突发状况中,沈梦辰Out!
不过,话说回来了。
处理突发状况的控场能力,本来就是主持人的加分项。
过了,是优秀的主持人;不过,也不能说不及格。
Part 2:赵立新被新声团选中,出发去第一现场。
主持人沈梦辰说:“老师,您要上路了。”
儒雅绅士赵立新被吓得一激灵!
仅凭一句话的口误就将主持人一棍子打死似乎也有失公允。
毕竟,就算是董卿,也曾在十几亿收视的春晚上误将“马东”说成了“马季”。
可是,纵观这八期《声临其境》,沈梦辰在不说错,正确表达时的词汇量也不是一般的匮乏,除了“老师好棒!”,就剩下“本人!本人!”了。
这……
成语词典真的不贵,咱就买一本吧?
Part 3:最新一期,王劲松为大家带来了两场殿堂级的配音,《教父》和《扫毒》。
在所有人都赞不绝口,掌声雷动时,沈梦辰问出了我很想耍大牌的问题:“老师,你之前做过配音吗?”
What?!
主持人在见嘉宾之前难道都不做功课吗?这种百度百科的作品列表就能解答的问题真的需要问本人吗?
如果说,不能控场是能力问题,词汇匮乏是知识量问题,那这种提问,真的就只能是态度问题了!
-3-
在新闻采访课程里,有一个部分叫“新闻采访的准备”,详细讲述了采访者在坐到采访对象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包括,挖地三尺地搜集采访对象的资料,他做过的事情,他说过的话,别人口中的他以及他口中的别人;
包括,梳理整合以上所有与他相关的资料,抽丝剥茧,写出你的采访提纲;
包括,你对见面情形的预设,你要怎样开始采访,要怎样切换话题,要怎样取得对方的信任,要怎样问出他从未对别人说过的心里话。
采访,真的不是请客吃饭。
关于采访和此前的准备,新闻学上有一个世界级的经典案例。
1980年,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在人民大会堂专访邓小平。
“明天是您的生日,我要祝贺您,祝您生日快乐!”这是法拉奇正式访谈的第一句话。
邓小平笑了,幽默地说:“明天是我的生日?我从来不关心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
“我是从您的传记中知道的。”
“就算是吧,也别祝贺我。我已经76岁了,到了衰退的年龄啦!”
这次,法拉奇笑了。
她说:“我父亲也是76岁,我要这么对他说,他肯定会赏我两巴掌。”
看到了么?天儿是这么聊的!
-4-
在跟《声临其境》第八期几乎同时播出的《奇葩大会》里,蔡康永采访了冯唐。
蔡康永对冯唐的采访围绕着两个主题,
一个是冯唐和高晓松的交情,
一个是冯唐的作家身份。
关于冯唐与高晓松的交情,蔡康永是这样开始的:
聊完了高晓松,蔡康永这样将话题转到了写作:
看到了吗?
这是一个主持人开启话题的正确方式。
我看过你的访谈、读过你的书,知道你的好朋友是谁。
现在,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主持人的诚意和态度。
显然,关于作家冯唐,蔡康永有更深入的问题要问,所以,有了下面让高晓松拍手叫好的对话:
蔡康永:写书这件事情,没有带来多少财富吧?
冯唐:我没期望写作在财富上给我带来特别多。
蔡康永:那你期望的是什么?
冯唐很认真地回:实话讲,期望的是,千古的名声。
在这个画面中,后期配的评价是:无意间流露的初心。
在我看来,这个初心的流露既不无意,也不偶然,
这分明就是,
我向你走了99步,
而你TM终于也向我迈了一步!
-5-
还记得那些年被我们鄙视的鲁豫式提问吗?
逮着谁都问“你爸爸打你吗?”
我们鄙视这种提问的背后,真正鄙视的什么?
不是主持人,不是节目设置,不是后期效果,
我们真正鄙视的,是采访者不肯下功夫研究每一个采访对象,不能言之有物地对每一个具体的人访问。
我们真正鄙视的,是这句话背后的不专业和不用心。
他们妄图将采访对象分门别类,给每一类人设置相同的问题。
这样简单粗暴的“批量生产”背后,采访者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相应的,他们能真正抵达采访对象内心的概率也降低了更多。
当主持人的提问变得跟路人甲一样;当你早就知道来宾是他,问出的每一个问题却依然跟刚打开电视机时的我一模一样;换掉你,是对这个行业最起码的尊重。
最后,用两张截图回到文章的开端,
沈梦辰们,你们可长点儿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