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对我们来说为什么这么难?
近日,中国的曾先生一家在北欧某国“受辱”的事件在网上吵的火热。大部分网友表示丢人丢到了国外,并感叹,为啥中国经济在世界都名列前茅了,怎么文明还停滞在上个世纪。中国游客素质一直被发达国家所诟病,从破坏古建筑到公众场合大声嚷嚷再到插队似乎都不发国人的身影。
其实,观察这些年国人不文明的旅行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部分是可以理解的(当然理解不等于开脱),我们或许没必要急赤白脸的鄙夷和谩骂,也没必要上升到祖国大好河山出国自找没趣的狭义民族主义,我们也许需要的是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引以为鉴。
不同的历史和土壤造就不一样的思维模式与观念。
千万不要小看人观念上的差别。往大了说,民族和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观念的理解误差甚至会导致战争。往小了讲,在大城市混迹多年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有几个能让劝你进入体制早生贵子的七大姑八大姨闭上嘴巴。
中国人有些自己人都公认的毛病,爱占便宜、讨价还价。当然,这种本领确实让中国人在物资缺乏的年代活了下来。大量的人口,稀缺的资源练就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当然磨练这种精神是需要斤斤计较、哄抢、占便宜等行为作为附加手段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有饭吃,为什么还要坑蒙拐骗,闲的吗?
所以,我们中国人脑子必须转的及其快,尤其体现在需要交换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握先机。在这种从古至今的历练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画风清奇的逻辑。所以,当我们每每看到傻老外掰着手指头算算术,或者一脸严肃不懂变通的时候,民族自信心就会膨胀的厉害。
拍摄于葡萄牙里斯本我作为一个极力想摆脱这种基因的中国年轻人,在关键时刻也缴械投降。去年,我在瑞典的的一家商场里买了一双全价的鞋子。买回去之后,发现其中一只有一点质量问题。于是,我第二天拿去商场换掉,当我走进店里时发现这家商场店庆,全场打折。我记不清我那双鞋打几折了,但是力度不小。
我跟售货员说,这个鞋子质量有问题,你看我昨天买的全家,今天就打折了,能不能顺便给我个折扣,就当赔偿了。售货员莫名其妙地看了我一眼,告诉我可以等着过几天没质量问题的鞋到店来换,或者退货。我游说了她两遍,但她丝毫没有动摇。
我冷静下来想了想,其实她只是在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鞋子确实是在没有打折的时候买的,即便你买了后一个小时后就降价,你也不能耍赖。我用在国内逛商场,甚至淘宝网购的经验去与他们交涉,显然容易被啪啪打脸。
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中,变通是个很玄幻的词语,年轻人一板一眼按规则做事,被领导看做不懂变通的榆木脑袋。变通也是个很讨巧的事情,简直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集大成行为。
可是,纵观历史人情社会造成的悲剧还少吗?一个健全的文明国家堡垒靠的是稳固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构起来的,可能有人觉得小事上无伤大雅,但不可否认的是当这种一板一眼做事风格一旦成为了一种风尚去指导全民的思维,这个国家运行起来就会更加有效率,更加顺畅。
拍摄于葡萄牙里斯本从古至今,平等的血液似乎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没有真正的流淌过。早在古希腊,奠定西方文明基石的希腊城邦不仅孕育了哲学、艺术、科学,还诞生了平等。西方世界千百年来一直追寻的自由和平等从文艺复兴到科技革命从未间断,公平、公正、平等在西方人观念中根植了下来,他们擅长用平等去捍卫自己的利益。
尽管世界都避免不了阶层的差异甚至固化,但是我们作为人,能否做到生而为人务必善良呢?能够试着去尊重他人,尊重不同阶层的群体呢?在国内呵斥服务员,外卖员的人,到了国外一旦受到了不公平对待,那种油然而生的阶层感就变成了最凶狠的武器,因为他们的观念就是顾客=上帝,服务员就低人一等。可是这一条可行不通,薪水可以有别,但是工作不能分贵贱。
在葡萄牙里斯本一家鞋店买鞋,进去时离商场关门还有15分钟,售货员看我试了几双完全没有离开的架势时,催促我还有5分钟选择时间。在中国,你想买东西,售货员巴不得留你到深夜,但是这几个葡萄牙大妈认为到点关店是常理,本想求对方让我多待一会,以买多几双作为交换,但是鉴于外国人不通情理的思维还是离开了。如果你硬要赖着时间不走,说不准人家真的会叫警察请你。
拍摄于希腊克里特岛同理,反观曾先生一家人,就是在用自己在国内的行为准则出国去踩雷。首先,你可以和旅馆商量,但是人家不同意你住在大堂,你就不能再胡搅蛮缠,因为按规矩办事人家直的起腰,这是西方国家公认的行为准则。其次,不要觉得服务业人员都该着你,西方圣斗士的人权平等流星拳是智慧女神雅典娜赐予的,收拾起来你没商量。
在国外吃饭,如果不是吃快餐,等个半把个小时不在话下。我曾经在法国饥肠辘辘地等待了一个小时的菜,期间催促了两次,但是观望周围桌的当地人,依然能够安然自若耐心等待。中国人真的太着急了,因为一旦被落下的恶劣后果在我们身上的刻下的历史烙印太深了。看看那些背负烙印的插队大爷,公交车推开旁人抢先上车的大妈们吧,他们作为历史的牺牲品,未尝不可怜。
哄抢、着急、占便宜势必造成混乱,人与人安全舒适的距离感、方寸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拍摄于英国朴茨茅斯今年年初,我在澳大利亚的一艘前往大堡礁的船上遇到了几个中国游客。当时,我们正在准备排队领取潜水服,只见一个排队的中国阿姨用手推搡了前面的外国人。被碰到的外国游客,明显感到非常的不适,脸上出现了一丝被冒犯的神情。
很多西方国家的人很不喜欢与陌生人有身体碰触,哪怕只是路过时碰一下手和肩,也会赶紧say sorry。而在中国,随处可见摩肩接踵的状况,人口基数大且分布集中导致人们在公众场合难免会有肢体碰触,加之抢占先机的习惯,我们常常能看到中国大妈在排队时,推一下,或者搡一下前面的人,以表示可以向前移动了。这种对分寸感的无知,确实需要漫长的时间去代谢。
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撰写的《乡土中国》解释了中国城市化之后为什么乡村人来到城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一举一动都要被城里人笑话。原因在于,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有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和行为准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只需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所以,我真的愿意相信,大部分中国游客并非真的素质低下,只是因为对异文化的了解太少,以至于还在以在国内、甚至在家乡的那一套行事法则去应对突如其来的陌生环境,于是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我也想试图理解他们作为中国过去动荡历史的牺牲品去理解他们的行为。
可是,我也同样认为“没见识”并不是我们撒泼打诨的理由。更何况曾先生在视频中说得一口流利英语,想必也受过西方教育,算不上“没见识”之人。国人善于在键盘上挥洒民族自信,每每看到受外人欺负又是抵制进口,又是骂同胞出国找罪受。可是真到自己出去了,俨然又忘记了自己脸上写着“中国”俩字。
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
转载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