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资料 - 草稿
三、简答题
1.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魄力。
(2)指引中国当代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现代意义主要有: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简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4.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第三,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联系起来的。第四,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
5.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其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认识的目的,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两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外部联系的认识,而认识的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达到对事务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因而感性认识还不是完全性的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
7.用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同一的确定性和发展色无限性+主观。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也就是说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想对正确的反应+主观
(3)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主观
8.简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对立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历史唯心主义史观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认为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3)历史唯物主义从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出发,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心主义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英雄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9.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10.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矛盾基本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1.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群众观点: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领导相结合。
12.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内容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2)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3.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成因?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成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14.当代资本主义有哪些新特点?分析新特点产生的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多元化)。233页
原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主张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5.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一般原则:第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第二,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第三,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五,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第六,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七,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八,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九,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利别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杜会过渡。
如何把握: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系则,反对任何货离科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第二,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