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那些女作家们!(二)
今天的女作家,她一生只有这一部作品,《飘》,相信大部分女生都看过这部小说和电影。
她,就是玛格丽特·米切尔。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她生于亚特兰大市,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1949年,她不幸被车撞死。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由其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于1939年上映,成为好莱坞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还得到十座奥斯卡的殊荣。
1.《飘》的创作过程。
玛格丽特后来对人说,《飘》的写作占去了她近10年的时间。
其实,小说大部分章节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
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返回来写前面的章节,但她始终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在近10年的时间里,玛格丽特很少对她的朋友们提起她的书稿。虽然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创作,但几乎无人知道她具体在写什么。
1935年春,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编辑哈罗德.拉瑟姆在全国各地组稿。当他来到亚特兰大时,偶尔听说了玛格丽特写书的情况。
起初,玛格丽特否认她在写小说,因为她不相信南方人对南北战争的看法能让北方的出版商感兴趣。结果,就在拉瑟姆离开亚特兰大的前一天,玛格丽特才送去了她已经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同年7月,麦克未伦公司决定出版这部小说,并暂定名为《明天是新的一天》。
此后,玛格丽特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反复核实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她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随风而去》(汉译名为《飘》)。
2.《飘》出版后,她的生活变化。
1936年7月8日,即《飘》出版后的第九天,玛格现丽特在给佛罗里达一位教授的信中讲述了她的体会: "我不知道一个作家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话,我绝不会企图去当一名作家。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宁静。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很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安谧的气氛"。
玛格丽特的女佣人也回忆说: "小说出版的当天,电话铃每三分钟响一次,每五分钟有人敲门,每隔七分钟有一份电报迭上门来。公寓门口总站着十几个人,他们在静候着玛格丽特出来,以便请她在小说上签名。"
而要求采访,邀请玛格丽特去各地巡回讲演,甚至要求她为各慈善事业捐款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仅第一周就有300本《飘》从全国各地寄到她的手里,这些崇拜者希望她签名后再掏钱给他们寄回去。
接踵而来的版权,翻译权的纠纷又把她纠缠到一系列的法律事务中。因此,不难理解玛格丽特为什么自《飘》发表以后,直至1949年 8月16日因车祸而丧生,她再也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不过她留下了大量书信。她的书信集1976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题名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书信集》。
3.玛格丽特的家庭。
玛格丽特的父亲是个身材矮小,性格稳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亲小巧精干,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笃信天主教,且是一个为女权而战的斗士。
玛格丽特从小滚在男孩儿堆里,爱骑马,爱做梦,不爱红妆爱戎装。由于周围的大人特别爱谈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
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在做着文学之梦。她满脑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从悄悄写日记到偷偷写小说,创作的欲望时时涌上心头,写来写去又对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
1918年,欧洲上空的战云飘扬过海笼罩在美利坚的土地上。 一批批热血男儿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场,玛格丽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
这一年的九月,刚到史密斯学院学习不久的玛格丽特获悉未婚夫牺牲在德国战场上,才满18岁,她已经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似乎这还不够,上天还要加重她心间的痛苦。1919年初,一场流感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玛格丽特甚至没赶上与妈妈最后道别。
父亲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乱了方寸;哥哥又一时半会儿挑不起这个家。本来就无心念书的玛格丽特就此离开了学校。失去母亲后,玛格丽特像一匹脱缰野马,为所欲为,置社会习俗与道德规范于不顾,弄得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为之侧目。
就在这时,她结识了落拓不羁、潇洒风流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 在亲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1922年9月2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嫁给了厄普肖。蜜月刚过,新婚夫妇之间已经出现裂痕。厄普肖是个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说白瑞德的原型恰恰来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弃她而去……
厄普肖走后,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予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经爱上了她,同时对她身上的才华赞赏不已。在马什的帮助和鼓励下,玛格丽特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
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为了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在图书馆里一扎就是几个星期……她的生花妙笔将英雄们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在这时, 她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1925年7月4日,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她离开了报社。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他鼓励她动手写小说。玛格丽特几次动笔又几次放下,她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又信心不足。
从1926年开始。断断续续写了九年。200多页稿纸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1935年纽约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兼副总裁来到亚特兰大,他见 到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并最终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 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车祸将玛格丽特-米切尔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医生们拼命抢救,最终仍回天无力……一个传奇式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她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儿半女,却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说,一部不朽的电影佳作。
她有一个好丈夫,全心全意支持她写作,不断鼓励她写作的男人。
她的小说,并没有按照写作大纲来写,而是先写结尾。想到哪写到哪。小说中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竟然花了半年的时间去仔细核对。
她之所以能写出《飘》,和她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简宝玉30天日更写作群打卡第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