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式虔诚冒险

2016-11-14  本文已影响7人  风间树

电影布鲁克林讲述的是爱尔兰女孩艾丽丝只身前往美国布鲁克林,经历了思乡自卑无助,最后在布鲁克林找到爱情收获体面的工作,完成自己的奋斗的故事。两个小时看完的是别人的人生、别人的故事。而现实中的人仅仅是过了两个钟,看了一部电影。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智慧是透过别人的阅历而读懂自己的未来!看电影确实可以看到别人的阅历,而读懂这个词或许有多重不同的解释吧。
小城姑娘艾丽丝在家乡没有稳定的工作,连衣服都是姐姐买的,小城里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姐姐托神父帮忙,帮艾丽丝办好护照并在美国布鲁克林找好一份工作。很多时候我们的出走也是这样的流程。艾丽丝来到布鲁克林,带着没见过世面的单纯和自卑,以及对家乡和母亲姐姐的极度思念在艰难度日,没办法专心工作,夜里除了等待家书就是无声的哭泣与自己作伴。这也是每一个出走的人的必经之路。初期那些无助失落在神父帮艾丽丝报读夜校之后开始好转,在我看来千丝万缕的乡愁和自卑怯懦的煎熬就像是艾丽丝对过去与故乡的一场盛大的告别。挥别过去之后,才能重新振作。事实证明,艾丽丝在这场虔诚的冒险中开辟了新的人生。她不仅通过夜校考试拿到会计证书,还找到自己的爱情,可以拥有体面的工作。
在前往布鲁克林的船上,艾丽丝遇到了一位回乡探亲的居住在布鲁克林的爱尔兰同乡,她告诉艾丽丝:你要想美国人一样思考,自信一点,昂首挺胸,不要让别人看出你的怯懦。只有真正融入当地生活里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接地气的自信,同时还隐含着一种世故的老练。现在艾丽丝是真正做到像美国人一样思考了,因为她从新的生活中脱胎换骨,生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从容。
布鲁克林是爱尔兰人的聚集地,他们源源不断的奔向这里,在这里找到生存和生活的希望。就像现在中国涌向北上广深的潮流一样。虽然爱尔兰人涌向国外,中国人是在国内流动,但实质都是出走和漂流,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艾丽丝是被现实逼着出走的,在小镇里没有用武之地。当她在圣诞夜帮助神父款待那些爱尔兰老人时问道:为什么他们不回爱尔兰?神父说:连像你这样的年轻女孩都没有出路,更不必说他们了。他们有的来了五十多年了,就是他们这些建造了隧道、大桥、公路,但是现在没有人知道他们靠什么生存。这些人离开家乡太久,已经回不去,但是这个城市却没有给与他们与他们所作出的贡献相匹配的体面。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生存空间,当一个城市无法消耗相应的人力并产出相应的经济时,它会逼走一些人;但是当一个城市光鲜亮丽、富庶繁荣时却也无法给与人民应得的体面。那那些低调的悲哀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艾丽丝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当然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甚至不被人记得的就客死异乡的人。他们回不到故乡,哪怕是回去也会格格不入,就像艾丽丝一样。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会让我们与从前生长的地方割裂,如果不能融入到城市里,就会像那么多的爱尔兰老人一样失落悲哀。
电影是一种表达方式,我们看见的直观的影像。我想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和思想。冒险就是一场豪赌,有人输有人赢,在这个过程里面呈现的东西就叫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