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亲子成长迹

小杨和老赵

2019-04-04  本文已影响429人  潘燕生

小杨现在也不小了,女儿现在读大四。

2002年,我的书店装修,小杨帮我安装卷闸门,于是我们认识了。

小杨是安徽人,在华强南住,以安装、维修卷闸门为生。

小杨干活又快又好,价钱也很公道,也许这就是他在深圳打拼多年还没有发财的原因吧。

小杨的服务特别好。书店的门这么多年中间也出过问题,不是晚上九十点,就是早上八九点,给他打电话,他一般很快就到了。

闹过一个笑话,因为卷闸门很久都正常使用,结果朋友想请人换卷闸门时,我竟然找不到他的电话了,还真是印证了“想你想得都记不起来”这句话。

一段时间他经常从书店门口路过,遇到了我们会聊聊天。

他最骄傲的是大女儿,在家乡由外公外婆帮忙照看,没有任何补习,也没有任何辅导,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

他有时会觉得愧对孩子,于是在条件好一点时就赶紧将孩子接来深圳读书。

他帮孩子联系的是一家比较高档的私立中学,结果孩子反而不适应。

虽然要扣除不少费用,可是他还是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回老家读书。

一年夏天,他从老家回到深圳,见到我很高兴,说女儿考了全县第一名,我向他表示祝贺,替他感到由衷地高兴。

我问他,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能介绍一些经验吗?

他平常说话就是直来直去的,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他。

他呵呵呵地笑笑,运气好!运气好!

我说看来是你做人善,做事好,上天安排来报答你的。

下午给他打电话,我们又是好久没有见面了。

他告诉我女儿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当年考了570多分,读了一个一本大学,今年毕业。

感觉得到他言语间满足的笑意。

一个女孩,从小被留守老家,懂事,好好学习,关心父母,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好人有好报,信与不信,自然如此。

小杨专门安装维护各种卷闸门,我帮他代言,有需要的请联系我。

留守儿童是中国的一个残酷的现实问题,还要持续多久?不知道。小杨的孩子是女孩,懂事早一些,那么男孩子呢?

老赵也不是特别老,比我大一点而已。

认识他也有十七八年了。刚认识他时他是一个小老板,现在还是一个小老板,不过在中国标识行业算风云人物之一了,最大的变化是从单身一个变成了五口之家。

老赵有三个儿子,老二老三还没有上学,老大研究生毕业工作几年了。

老大是一个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功考取一所“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深圳,进入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工作。

老赵的经历比较沧桑,因为摄影的特长,一度在深圳地产界小有知名度。

对于教育孩子的经历,他在http://bbs.szhome.com上有一个专栏“地产镜界”,他在2007年12月2日写了一篇《我和儿子的三三九规则》的经验总结,文章篇幅不短。http://bbs.szhome.com/170-220540-detail-75853803.html,这里有《儿子,你把心放哪里?》

我截取一段跟贴:“在Q聊中,只要稍微语气高些提出一些告诫,儿子就马上回应:我特不喜欢你这种居高临下的语气!!。。。。。”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他在教育方面确实用心良苦,花了不少心思。虽然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还是想办法将孩子培养成才。

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挑战,他用智慧化解了这一教育难关。

教育难,教育竞争激烈,留守儿童的教育更难。小杨书读得少点,也很谦虚;老赵则早早地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他们来深圳都挺早,也都有一技之长,虽然在经济上一直没有发财,但是在教育上“发才”了。做教育虽然要花钱,但最根本的是要花心思。

虽然都是我的朋友,但小杨和老赵之间没有交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人设简单,人品好,爽直。在生意场上,可拿可不拿的钱没拿,可给可不给的钱给了,所以难发财。

不过我觉得认识他们始终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虽然各自的行业不同,但还经常能有的聊,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