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的欲望读书想法

我们最终活成了“我们”

2017-11-16  本文已影响228人  君悦容

“没有自由的幸福,还是没有幸福的自由”,我会选择后者。

文丨君悦容

扎米亚京的《我们》与奥威尔的《1984》及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并称为20世纪文坛“反乌托邦三部曲”,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过相比之下,《我们》虽然成书最早,更为另两部作品直接提供了灵感,其知名度却低了不少,这也是由于此书在苏联一直遭禁,直到解体前才得出版之故。

书中描写的是一个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集权国家“联众国”,人们在这个统一的国家保持着高度的理性,一切都是透明化的。这里的人都用数字来代表,如:男主D-503、女主I-330,一个个数字,毫无感情。每天统一时间起床、吃饭、上班……甚至连性都得去安全局登记粉红票子。

这里面的“造福主”(也就是无所不能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他让所有的号码都活在透明的玻璃中,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所有人都活在“绿色围墙”里,这里的所有人都拥有没有幸福的自由。

可是男主D-503是统一时间里的伟大数学家,他在遇上之前是对全知全能者是高度的认可,但I-330之后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而在过程中发现女主居然想要闹革命。她不想在独权者的手下过着理性的幸福,她向往围墙外面的自由世界。(自由是什么:他们是谁?他们是我们丢失的那一半,H2和O本来是两个部分,但是为了获得水、小溪、大海、瀑布、浪涛和暴风雨,他们结合到了一起,成为了H2O.)

最后他因为彷徨痛苦而选择接受手术,摘除自己的心灵并出卖了心爱的女人。

“我”希望,“我们”会取得胜利。不仅如此,“我”确信,“我们”终将取得胜利。因为理性必胜。

一切看似是“我们”赢了,全能全知者笑到最后,可是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

作者对人设的巧妙,如男主一开始是对伟大的统一国的信奉的数学家,到遇见女主之后想一个“正常人”一般,可以去幻想。在这个数字王国,却想要“解放”理性。

(原文:“解放”?真是奇怪,人类的犯罪本能竟然如此根深蒂固。我有意识地使用了“犯罪”这个词。自由和犯罪是密不可分的,这就像……对,这就像飞车的飞行和飞车的速度:飞车的速度等于零,则飞车飞不起来;人的自由等于零,则人就不去犯罪。这个道理很明显。使人不去犯罪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他从自由中解脱出来。)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这个信息繁杂的世界里,我们是否愿意为了幸福放弃自由?没有灵魂的活着,只是仅有圣神的理性存在,生活是否还有意义?

如:面对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存在正是因为还存在除了理性之外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是智能机器无法替代的。

同时作者的写作手法堪称脱俗的经典,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乘二等于四,那么如果如果我们把二都看成等同于人的个体,那么这两个二有没有相乘等于六的自由?
一个人就像一本小说,没有看到最后一页,谁都猜不到结局。但是,正因为这样他才值得一读啊。
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然而这种个人意识,个人独立存在的感觉,就像感到眼睛里面有沙粒,或一个发炎的手指头,或一颗痛牙;当眼睛、手指头和牙齿是完好的时候,它们似乎并不存在。难道不是很清楚吗?意识到个人的存在就是一种疾病。

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停下来想想,我们是谁?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的我们到底哪些人?

有些人终其一生也不喜欢去思考,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思考,而是他们怕。怕得到的不如意,怕失去现在已拥有的,所以他们停止思考,就这样淹没在人海中。

但我更怕不思考的无知迷茫,也许在有限生命中仍能无法知道结果,但也请别停来。

忘了在哪听过这么一句话:你希望的下一代过得更好,就得从自己改变,这样他们才能在我们的基础上改变一点点。

人生何尝不是在不断颠覆已有的认知,不断的打破它,不断的给它改头换面,这就是我们说的成长吧!

我们最后是活出了“我”还是“我们”,只要还活着就不能断言,愿我们都能活出自己就好!

活出自己该有的样子

The End-

一百天打卡三十三篇之第十篇文

365挑战训练营——日更第三十四天


ps:

每天多一点思考 :)

如果你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大大的鼓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