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构建辅助工具

makefile笔记-隐含规则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Mark_Liu

隐含规则是make预先设定好的一些规则

取消隐含规则

make的参数“-r”或“--no-builtin-rules

隐含规则一览

编译C程序的隐含规则。
编译C++程序的隐含规则。
编译Pascal程序的隐含规则。
编译Fortran/Ratfor程序的隐含规则。
预处理Fortran/Ratfor程序的隐含规则。
编译Modula-2程序的隐含规则。
汇编和汇编预处理的隐含规则。
链接Object文件的隐含规则。
Yacc C程序时的隐含规则。
Lex C程序时的隐含规则。

“<n>.c”的依赖文件被自动推导为“n.l”(Lex生成的文件),其生成命令是:“(LEX)(LFALGS)”。(关于“Lex”的细节请查看相关资料)

Lex Ratfor程序时的隐含规则。
从C程序、Yacc文件或Lex文件创建Lint库的隐含规则。

隐含规则使用的变量

在隐含规则中的命令中,基本上都是使用了一些预先设置的变量。你可以在你的makefile中改变这些变量的值,或是在make的命令行中传入这些值,或是在你的环境变量中设置这些值,无论怎么样,只要设置了这些特定的变量,那么其就会对隐含规则起作用。当然,你也可以利用make的“-R”或“--no–builtin-variables”参数来取消你所定义的变量对隐含规则的作用。

例如,第一条隐含规则——编译C程序的隐含规则的命令是“(CC) –c(CFLAGS) (CPPFLAGS)”。Make默认的编译命令是“cc”,如果你把变量“(CC)”重定义成“gcc”,把变量“(CFLAGS)”重定义成“-g”,那么,隐含规则中的命令全部会以“gcc –c -g(CPPFLAGS)”的样子来执行了。

我们可以把隐含规则中使用的变量分成两种:一种是命令相关的,如“CC”;一种是参数相的关,如“CFLAGS”。下面是所有隐含规则中会用到的变量:

下面的这些变量都是相关上面的命令的参数。如果没有指明其默认值,那么其默认值都是空。

隐含规则链

有些时候,一个目标可能被一系列的隐含规则所作用。例如,一个[.o]的文件生成,可能会是先被Yacc的[.y]文件先成[.c],然后再被C的编译器生成。我们把这一系列的隐含规则叫做“隐含规则链”。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文件[.c]存在,那么就直接调用C的编译器的隐含规则,如果没有[.c]文件,但有一个[.y]文件,那么Yacc的隐含规则会被调用,生成[.c]文件,然后,再调用C编译的隐含规则最终由[.c]生成[.o]文件,达到目标。

我们把这种[.c]的文件(或是目标),叫做中间目标。

在默认情况下,对于中间目标,它和一般的目标有两个地方所不同:第一个不同是除非中间的目标不存在,才会引发中间规则。第二个不同的是,只要目标成功产生,那么,产生最终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目标文件会被以“rm -f”删除。

通常,一个被makefile指定成目标或是依赖目标的文件不能被当作中介。然而,你可以明显地说明一个文件或是目标是中介目标,你可以使用伪目标“.INTERMEDIATE”来强制声明。(如:.INTERMEDIATE : mid )

你也可以阻止make自动删除中间目标,要做到这一点,你可以使用伪目标“.SECONDARY”来强制声明(如:.SECONDARY : sec)。你还可以把你的目标,以模式的方式来指定(如:%.o)成伪目标“.PRECIOUS”的依赖目标,以保存被隐含规则所生成的中间文件。

在“隐含规则链”中,禁止同一个目标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这样一来,就可防止在make自动推导时出现无限递归的情况。

Make会优化一些特殊的隐含规则,而不生成中间文件。如,从文件“foo.c”生成目标程序“foo”,按道理,make会编译生成中间文件“foo.o”,然后链接成“foo”,但在实际情况下,这一动作可以被一条“cc”的命令完成(cc –o foo foo.c),于是优化过的规则就不会生成中间文件。

参考资料

Linux makefile 教程非常详细,且易懂


ps:如有问题 欢迎交流 愿与君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