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天路客的琐碎家常

高以翔猝死引发的思考

2019-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美Prisca

       

成名,或者成功的代价,就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摧残自己,包括:不眠不休在大半夜里玩命,飞檐走壁,徒手爬楼,在摄氏九度的户外追赶跑跳。

主办方说,这是一个突破体能极限的运动,让选手展现坚持不懈,推崇永不放弃的竞技精神。

然而,没有人批判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艺人们,工作人员、编导们习以为常的熬夜录制节目,这些由竞争性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涉及全体工作人员。通宵达旦的剧组里,有些是负责灯光、道具、场务等,类似猝死也有发生,只不过他们不是公众人物,我们无从关注,对他们所知甚少。

高以翔猝死引发大家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位明星。

无论主办方如何拉高这种竞技精神,娱乐至上的时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苦虐和酷虐艺人的方式。

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台词里,背后也许是高薪聘请专人撰写的稿;那些宏伟壮观的建筑,那些让人乐不可支的笑话,那些漂亮的华服,那些可人的脸蛋,是庞大财团丢了多少钱,以观众喜欢的样子、面貌、花样来诱惑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人们却浑然不觉。种种被包装的虚幻和谎言,观众无法抽离,越陷越深,并且沉溺其中。

想想吧!我们购买别人充满想象的活力,借此逗自己开心,给我们可怜的生活增添些许乐趣。有时候,我们像一个贪婪又无聊的国王,在沉溺美食之余,找来宫廷小丑,逗逗乐,寻开心。

综艺行业的狂飙突进,可以不可以如此这般形容我们可怜的精神世界?

为了达到强烈的感官刺激,种种作死手段已经达到发指地步。

制作人和导演承认,他们会通过数据来揣摩受众喜好,“比如,这一段虐心了,他们会发现数据很高,所以下次做节目的时候会觉得这样的环节要多加,因为在这个环节收视率、点击量马上涨起来了。”

《新闻周刊》说,喜欢健身、篮球、旅行、极限运动,身体素质良好的高以翔,缘何猝然离世?

现今社会重视和夸奖职场上的工作表现,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行径----战胜自己,不畏前路,排除万难,甚至歌颂以死殉职。我们之所以努力付出,或许并非骄傲自负地夸耀自己的成就,有时为的是不负众望,正像艺人高以翔一样。有一天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难道我们希望自己和高以翔一样,写着相似的墓志铭?

“崇高的勇士,寒风中屹立,深夜无眠,坚守本分,达成《追我吧》目标;死于心源性猝死。”

我们所受的教育和训练都是要人获得技能、积极进取,好达成自己的目标,美其名曰“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而我们拥有的这一切又为谁所用呢?我们一派天真地以为,我们受到重用,为其效力,究其原因,今天的文化向我们宣扬一种错误的方向,引导我们选择错误的答案。

像世界顶级富豪马某某提倡的“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马某某称“996”是修来的福报;玩命的工作,无视自己的健康状况,这样的鬼话,你还相信所谓福报是真的吗?

英国明星大厨罗德斯比高以翔猝死于早一天。

罗德斯是在迪拜为英国ITV电视台拍摄节目时,突然感到不适,在休息期间突然死亡。

罗德斯醉心钻研传统英国菜,积极向全世界推广,并曾多次为政界大型宴会担任主厨。他在90年代引领了英国“名人大厨”的风潮,曾为许多知名人士包括黛安娜王妃、影帝汤汉斯等人下厨,并在节目中重现许多经典的英国美食。罗德斯曾在《厨神当道》(MasterChef)、《地狱厨房》(Hell's Kitchen)等烹饪节目演出,他经常重新诠释英国经典菜色,被誉为厨艺界的第一位摇滚明星,他塑造了“男人下厨变得很酷”的形象。

猝死的案例不胜枚举,无需一一举例;重点是,我们应该釐清自己和工作的关系,是什么能让我们赔上自己的性命以致无怨无悔?在所不惜?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高以翔和高云翔,我一度以为他们是同一人,因为一般看到弹跳出来的娱乐新闻直接忽略,直至最近打开手机和电脑,关于高以翔猝死的新闻不断地喷出来,终于才弄清楚了他们是两个人,高以翔是35岁的阳光大男孩,而高云翔是在澳洲涉嫌性侵案,对于七项指控没有认罪的“渣男”,两者名字一字之差,情况云泥之别。

我非常抱歉把两者相提并论,他们的名字竟让我产生这样的误会。其实,两人明显的特征都是艺人,即便追求各异,终究留给我的印象始终停留在这个身份而已。

甚惋惜,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在红红火火,热火朝天,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殒命,他的艺人生涯,除了带给观众热闹,想必高以翔留给后人的或者还有一些警示吧?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圣经·马太福音16:2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