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
2022-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闲庭信步_3ba7
昨天就有传言,疫情防控的需要,清明节可能不放假,今天上午得以确定,并且是所有的学校不放假。下午又看到通知,要求各个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唉!……
可能自身认识高度不够,只想问一问,学校之外的管理都非常松散,却要学校严格按照条框实施管理,会有多有效的效果啊?学校确实因为人员密集属于重点管控对象,但是学生走读,每天都有进校离校,所要求的两点一线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吗?免不了和外面接触,那里面再严的管控有何意义呢?
心理疏导,有这个能力的老师每个学校有几个?老师难道不需要心理疏导吗?本来可能已经做好的假期规划,就因为一个通知,彻底作废。寄宿制学校有的学生已经三周不让离校,本周继续,至少还要一周的时间,学生一个月不能回家,心理上会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心理疏导能落实得了吗?再有趣的课堂和文体活动,会让学生快乐吗?能抵得上和父母哪怕十几二十分钟见面的效果吗?
不让家长和学生有接触,家长所送的物品还要六面消毒,抵挡洪水猛兽?全市都没有病例,难道家长们会从市外买东西送吗?“非常时期,什么样的要求都不过分”,看似很有道理。再仔细想想,这是不是一种不看实际的“一刀切”呢?是不是一种无担当的乱作为呢?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时,曾说过一个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这个时候照搬一下,每个学生是不是都要牵动一个家庭的好几个人呢?背后的逻辑是不是这样呢:家长再有怨言,学生心理上再受影响,只要学校不出病例,就是最大的胜利,就是最辉煌的政绩?要求师生和家长每天两次打卡,不得到市域外,外地返回人员也有严格的管控措施,那么,把师生都限制在校园内几十天,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如此措施的实施,会不会让孩子们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因为恐惧会不会真正的厌学?
可怜的孩子们啊!
强大的心理疏导能否抵得上爸妈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