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本龟一个做废物的权利
今天要聊的话题,和一种自古被华夏文明圈认为非常有灵性的生物有关。
龟之所以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异乎寻常的待遇,大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活得久,一个是“颜值”高。
但凡年龄大的生物,无论在民间还是庙堂,待遇通常不一般。你看与龟齐名的仙鹤、鹿之类。我们智慧的劳动人民还会赋予它们各种瑰丽奇幻的神话故事。尤其人畜无害的,通常都是仙风道骨的正面形象。
至于颜值这事情,虽然是见仁见智。然而龟的颜值,百分之九十,靠的他那个天赐的神奇壳壳。
龟的壳壳,除了极具几何美感和生物工程实用性之外,实在是和谶纬太契合了。
龟纹中央有三格,代表天地人三才,旁边十格,代表十天干,龟壳的底部又有十二格,代表十二地支。这种鬼斧神工的构造就恰巧被占卜师发现,成为了夏商两朝占卜的第一神器。即便在周朝,龟壳占也是最隆重最正经的占卜方法。顺带的,遗留的甲骨文信息也为我们后世文明延续和考古提供了不少方便。在那个年代,蓍草开卦之类跟龟壳占比起来,用文艺点的说法:那都变成了将就。

“筮短龟长”这个词,就是强调历史源流。具体用龟壳怎么占卜,这事情现在已经不可考了。基本离不开写字钻孔烧火看裂纹之类的破坏性使用。占卜用的龟又是要年龄大的,越大越有灵性,占卜越准。
那矛盾出来了:有事没事占一占,太费龟了!这多年的老龟可就越来越珍贵了。
唐代之后,随着周易占卜系统的不断完善,准确度和信息量越来越大。反之老龟越来越稀少。也就基本上不再用龟了。从今天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看,也绝对是个好事!
其实往上追溯,最早为龟鸣不平的,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环保主义者庄周同学。在开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那篇《秋水》中,有这样一段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了大夫二人去寻庄子,希望能够让庄子在楚国为官,才学为他所用。
庄子持竿,看都不看这两人,说:“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的时候三千岁了。楚王给它恭恭敬敬贡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想死了被供着呢?还是活着钻泥塘呢?”
楚国这二位大夫说:“那肯定是活着钻泥塘。”
庄子说:“对喽!让我拖着小尾巴钻烂泥去罢!”
老龟我都活了三千岁了,你占个事,说把我弄死就弄死了。然后把老子的壳壳供起来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还是给本龟一个做废物的权力,让我开开心心的钻烂泥吧!拜拜再也不见!
.............................................................................
我是一个爱卜卦的清华理工男,已有四位数的人找我咨询过人生烦恼。
有温度,有态度,用最简单的人话把周易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