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一觉醒来,涎水把枕头洇湿了一片,如果没有枕头接着,或许就是垂涎三尺了吧!
仔细想想,人至中年,究竟还有多少事情可以令人垂涎三尺的呢?该得到的已经得到,该失去的也已经失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已经释然,绝对不会再像狗馋骨头那样哈喇子流下来多长。
“断舍离”成为很多人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前一段听一位朋友说,听完“断舍离”后扔了很多平时用不着的东西,清空了室内的储存空间,感觉心情也宽阔了不少。
其实我觉得“断舍离”给人的引导启发不仅仅是在物质层次上的,它包含的更多是内心里的放下、舍弃和离开。
我谈谈我心中的断舍离。有人认为,“断舍离”的核心在于一个“舍”字,没错,“断”和“离”也是一种“舍”,但是“断”还有切断,放下的意思,举个例子:有些女人喜欢买衣服,不管穿不穿,经常买,房间衣柜已经堆满,很多的衣服已经过时,穿吧,嫌弃衣服配不上自己,扔掉又觉得这些都是曾经的心爱,,都还是新衣服,都是拿钞票请回来的……最后终于狠狠心,全部扔掉了这些衣服。一个“舍”字,并没有切断内心的购买欲,过了不久,衣柜里面新买的衣服又堆积如山,这说明“断”很重要。
切断源源不断的源头欲望输入,比后来的舍弃更简洁。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存储器,无论是物质还是情感,先“断”再“舍”,先切断来源,不输入或者少输入不需要的,然后舍掉不用的,内存有了足够的空间,是不是会运行得更流程一些呢?
这个简单的道理很久以前就有人告诉了我们:有一篇寓言故事叫《蝜蝂传》,其中写道:蝜蝂,是一种善于用背载物的小动物。它在爬行的时候,一遇到东西就取来放到自己的背上,走一路,取一路,背负的动西也就越来越多,即使累得爬不动了,也仍然取物不止。蝜蝂的背部不是很光滑,东西堆积多了也不容易落下来,常常累得跌到在地,爬不起来。路人看到了,有的很怜悯他,就将他身上的重物去掉,这样他才能又继续前行,可是刚刚卸去重负,在路上他依然取物不止。再加上蝜蝂好爬高,爬到一定高度,累得实在撑不住了,就只好从高处落下来摔死了,见物就取,至死不悟……
如果说蝜蝂是一种很傻的小动物,我们人类何其不是一样。有人为了情感,有人为了事业,有人为了金钱,明明身心疲惫至极仍然,不愿意舍弃离开。
有人去请教一位高僧,说自己爱上一个女人,对方却不爱自己,可是自己感觉心里面就是离不开她,吃饭,睡觉都在想着她,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活。
高僧听罢不说话,拿起一个玻璃杯,让他抓好,然后提起炉子上的开水开始往杯子里面倒水,一边倒水一边问:“烫不烫手?”这人回答:“烫手。”高僧不语,依旧把杯子里面倒满水,看着对方满脸痛苦的表情问:“还能不能坚持不撒手?”这人已经被烫得受不了,顾不上回答,赶紧把杯子丢下,吹着烫得发红的手,他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离不开,不撒手,究其原因,是痛的不够彻底。
很多人说,工作岗位离不开自己,明明想去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旅游,却一直实现不了;有人说,自己戒烟了很多年,依然戒不掉;还有人说,明明不喜欢做一些事或者接触一些人,但还是要每天纠结着面对……
其实这些都不是离不开的理由,或者一场人生的变故后,什么都明白了,没有什么是离开不了自己的,也没有什么是自己离开不了的。
“断舍离”,简单的三个字,包含的却太多太多,比起物质的断舍离, 精神的断舍离可能意义更深刻和重大一些。电子信息的断舍离、人际关系的断舍离、日常生活的断舍离、人生目标的断舍离……断舍离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质的提升。
追根究底,太多的烦恼来源于当断的没有断,该舍弃的没有舍,该离开的时候依然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