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为何家能伤人》阅读梳理一
给灵魂温暖的土壤
——《为何家能伤人》第一部分读后
武志红《为何家能伤人》第一部分是“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这些问题:为什么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呢?家对于每个人心灵的成长意味着什么?父母对孩子有多少爱,用怎样的方式去爱真的会烙刻孩子的灵魂、影响孩子的一生吗?我们童年的经历又是如何影响了成年以后的恋爱婚姻关系的?如何在成年后去修补童年爱的伤痕呢?
在第一部分中的重要概念是“无条件的爱”,爱与尊重独立、理解、互相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进化爱的方式:重视亲人的心理需求。
一、为什么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呢?
1.当我们还是一个小孩子,夫妻关系和睦意味着我们生活在爱意浓浓的家庭氛围之中,我们深深感受着这种爱的氛围,被父母的爱包裹。“家庭中处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互相理解和接受”。爱,是“理解并体贴那些琐细的感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温暖。”我们会从父母之间的爱、父母的爱当中切身感受到爱,并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和爱别人。“幼儿心中,只有“我”是唯一的主体,而将爸爸妈妈视为客体。如果爸爸妈妈接受他,就是“好的客体”,他就会最终懂得,爸爸妈妈和他一样,都是主体。于是,他不仅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爱父母,并最终学会了爱其他人。从此,他对于别人,也是一个“好的客体”了。
2.长大后我们恋爱择偶深受父母的影响,“我们其实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其实,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了治疗,目的是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其表现就是,恋人多数时候都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的父母。现实父母或多或少让我们不满意,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们选择恋人的基石。”
“如果父母给了我们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我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将父母当作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如果父母给我们的爱很少,我们也一样会按这个原型寻找恋人,只是情形更加复杂(月流瓦批注:参照后文,我认为是移情、修补错误、宣泄或反省改变)。”
总之,夫妻关系影响着当下的一代及他们子女的一生情感的基石,当然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了。
二、无条件的爱意味着被悦纳的安全感。
“无条件的爱”是指“不论你做什么,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人需要被这个世界理解与按受,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读这里我联想到的是马斯洛的需求论,安全是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了这一基本需求,生命才能向更高的需要层次进军。书中举的相关例子,如:妈妈找男朋友忽略儿子、儿子长大后一方面动心于对自己备加呵护的女孩子,另一方面会苛求女友、对女友花心来宣泄对母亲的仇恨;爸爸对女儿冷酷,女儿从小渴望赢得父亲的爱、相信父亲不爱她是个错误,长大以后这种渴望成为一个潜意识,促使她爱上和爸爸相似的人,并努力去赢得他的爱,以此证明,她能够纠正童年的错误。
“过去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很多时候,我们刻意去寻找与父母不同的人,但实际上,恋人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却常常是他(她)与父母相似的地方。”
此外,如果在缺少爱的环境下长大,没有学会爱的能力,单靠自己是没有能力纠正童年的错误的。
那么,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什么?有一方港湾,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我们最温暖安全的避风港。无需任何条件,便绝对地、永远地,可以停泊,可以依靠。
三、应该如何去爱,才能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1.我和爱人都是独立和值得尊重的!
不要把你爱的人物化为对象,有所图谋,像种下一棵果树,想要摘下果实。
不要把你的爱人作为你爱的工具,用他(她)修补你内心深处的愿望,满足你一己的幻梦欲求
“恋爱,其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相处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并且,我们还深深地懂得,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
2.用心感受他人的感受,仔细聆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
人与人的经历体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截然不同,“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感受远比所谓事实更重要。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重视亲人的心理需求,而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家庭的规则是珍惜,能抵达珍惜的是理解和接受。”与之相反,有些家人对亲人滥用了权力规则,以支配的姿态吞并了亲人的世界,剥夺了自由的压抑令人难以呼吸。要学会沟通,理解,分离以尊重独立。
最后,联系我自己的经历,说说我自己的疑惑与反思:
疑惑:寻找恋人真的是比照父母吗?
我自己觉得我是在寻找自己的缺憾。我缺乏的是被理解、敞开内心,能被温柔以待(在家感受到了许多严厉、训斥、被支配)反思一下,我会对暖男心动,喜欢“强大”(比如丰富的知识、有才干、有主见)的(这确实与我的家长一样)。可表面上看,我总感觉是内心因匮乏而渴望,所以才会有心痛有渴求。
反思:
自以为是,把我爱的人一厢情愿地当成了我“爱的工具”,没有好好地理解他、聆听他、没有按照他喜欢和需要的方式对他。我错了,不懂好好珍惜。
渴望交流、温暖、被接纳;也让我好好地去聆听我的亲人。走出自私,理解会被回报以理解。我应该学会先去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