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四 雙贏思維 —— 人際領導的原則 (二)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多雲 Burnaby
人際交往的六種模式
雙贏不是什麽技巧,而是人際交往的哲學,是六個交往模式之一,這六個模式分別是:
•利人利己(雙贏)
•兩敗俱傷(輸/輸)
•損人利己(贏/輸)
•獨善其身(贏/輸)
•舍己為人(輸/贏)
•好聚好散(無交易)
利人利己(雙贏)
這種模式會促使人不斷的在所有的人際交往中尋求雙邊利益。雙贏就是雙方有福同享,皆大歡喜,這種結果會讓所有人都願意接受決定,完成計劃。雙贏者把生活看作合作的舞臺,而不是競技場。但是大多數人都用兩分法看問題,非強即弱,不勝則敗。實際上這種想法是站不住腳的,它以力量和地位,而非原則為準繩。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損人利己(贏/輸)
損人利己是和雙贏相反的另外一種模式,前面提到的百慕大之旅競爭就是這種,意思是“我贏就是你輸”。秉持這種信念的人習慣於利用地位、權勢、財力、特權或個性來達到目的。
大多數人從小就被這種模式浸染。在家裏,大人總是喜歡將孩子進行比較,好孩子會得到更多的愛、理解和耐心,這種營造了贏/輸模式的氛圍。一旦愛被附加條件,孩子們就會認為自我價值只有通過比較和競爭才能實現。
學校是贏/輸模式的另一個溫床,“正態分布曲線”主要說明的是:你之所以得A,是因為有人得了C;一個人的價值是通過與他人比較才得以實現的,內在價值毫無意義,外在表現才最重要。
現實生活需要互相依賴,而不是單槍匹馬,你的很多夢想都需要通過與他人合作才能實現,而贏/輸模式是這種合作的最大障礙。
舍己為人(輸/贏)
有些人則正好相反,他們興奮輸/贏模式。
這種人沒有標準,沒有要求,沒有期望,也沒有將來。他們通常喜歡取悅他人,喜歡滿足他人的希望。別人的認同和接受能夠給他們力量,他們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和信念,總是服從於別人的意志。
兩敗俱傷(輸/輸)
兩個損人利己的人交往,由於雙方都固執己見,以自我為中心,最後一定是兩敗俱傷,因為他們都不服輸,都想報復,挽回局面,但其實謀殺等於自殺,報復是一把雙刃劍。
獨善其身(贏)
另一種常見的模式就是獨善其身,別人輸不輸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得償如願。
當競爭和對抗意義不大的時候,獨善其身的模式是大多數人的處事方法,他們只在意自己的利益無損,別人的就留給他們自己去保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