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地黄丸】
很多人对地黄丸都不陌生,夜尿多,或认为自己肾虚就会到药店去买地黄丸。可走进药店里一看,各种各样的地黄丸,不知该如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夏鑫华教授提醒,选购地黄丸先要弄清楚补肾的宜与忌,以及你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才能正确选用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适用肾阴虚
六味地黄丸是地黄丸的“奠基者”。它为何经典?夏鑫华解释,六味地黄丸组方的经典在于“三补三泻”,“三补三泻”指的是三种补药和三种泻药合理搭配,其中补药大于清泻药物,约两倍或以上。故其在补益的同时还能起到清虚热、泄湿浊的作用。
功效讲解
在六味地黄丸里,熟地黄的用量最大,此外还有山茱萸跟怀山药,这三味补药有补肾养阴、强精益血的功效。此外,还含丹皮、茯苓、泽泻,起到清虚热、祛湿浊的功效。六味地黄丸的组方非常科学,不是滥补、庸补,而是有补有泻,故补而不腻,服用后较少出现一般滋补药品产生的“上火”现象。
适用症状
六味地黄丸针对肾阴虚的体质,主要用于一般的肾阴虚内热症状。常见表现如口干、舌红、苔少、便秘、晚上睡觉盗汗、手心脚心发热、身体干瘦。此外,腰酸也是肾虚的典型表现,还有脚软、精力不济、生殖能力下降等。上了年纪,还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而男性,尤其年轻的,可能有遗精、梦遗的表现。
知柏地黄丸 适用于肾阴虚且虚火旺
六味地黄丸针对的是肾阴虚、偏虚热的体质,在虚火不太旺时服用。但若肾阴虚且虚火旺,则可改服知柏地黄丸。
功效讲解
因为六味地黄丸里没有很多清虚火的药物,丹皮用量较少,清虚火作用一般。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增强了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更适用于虚火旺的症状。
适用症状
虚火旺的症状是口干、舌红、盗汗、身热、手心脚心发热、两颧发红的症状表现明显,还可能有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问题。
夏鑫华强调,六味地黄丸与知柏地黄丸的选择上要把握一个度——虚火旺不旺。虚火旺选知柏地黄丸,虚火不太旺又偏阴虚选六味地黄丸。这要求选用地黄丸时,对自己的体质有个明确的把握。
杞菊地黄丸 适用肝肾阴虚
人体的五脏是相互关联的,体质的变化除了影响肾,还会影响其他脏腑。比如常见的肝肾两亏,此时就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了。
功效讲解
中医说“肝藏血”,肝阴虚其实多是肝阴血不足引起,而枸杞有很好的补肝血功效。一旦肝阴虚,则使虚火上炎,加入菊花可清肝散热明目。在六味地黄丸对付肾阴虚的基础上,杞菊地黄丸因加入枸杞和菊花,有效解决了肝阴虚的问题。
适用症状
肝肾阴虚的症状,除了典型的肾阴虚症状以外,还带有肝阴虚症状。中医讲“肝开窍于目”,因此肝阴虚对眼睛的影响较明显。眼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视物昏花、干涩、视力下降、眼红等。另外,由于“肝主筋”,肝血不足时亦会出现抽筋的状况,手足蠕动或痿软,尤其老年人容易发生。
麦味地黄丸 适用肺肾阴虚
麦味地黄丸,则主要针对肺肾阴虚的情况。
功效讲解
“麦味”是指麦冬和五味子。麦冬在食疗中常见,对肺、胃阴虚均有滋阴功效。而五味子是收敛酸涩的药,有很好的敛精、收涩、止咳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咳喘病。肺阴虚容易出现慢性咳嗽,麦冬和五味子的加入能起止咳、润肺养胃的作用。
适用症状
麦味地黄丸针对肺肾两亏、肺肾阴虚的体质。除了肾阴虚的症状,还兼有肺阴虚的症状,表现是久咳、干咳、痰少。在古代,麦味地黄丸一般是慢性肺病病人使用较多,如肺痨(肺结核)病人容易出现肺肾阴虚的表现。
桂附地黄丸 适用肾阳虚阳虚兼阴虚
地黄丸的始祖方剂——桂附地黄丸是专门对付肾阳虚的。桂附地黄丸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如肾气丸、金匮肾气丸、附桂地黄丸等。名字虽不同,但其实指的是同一种药,是来自张仲景最早的地黄丸组方。
功效讲解
附桂地黄丸的原始组方偏于补肾阳、补肾精的。因为附子跟肉桂(桂枝)是很重要的温阳中药材。附子有“回阳救逆第一要药”之称,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则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
适用症状
肾阳虚体质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手脚冰凉、易发生腹泻、水肿,女性容易出现痛经。此外常见的症状是尿频,特别是夜尿频繁。此外,还有腰酸、脚软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