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傻儿子

2019-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凶猛青史
开国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傻儿子

本人读史十来年,每读到西晋开国这段史料时,脑海经常会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晋朝的司马家族以老谋深算著称,从老祖宗司马懿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无不精通权谋,应该说这个家族的智商水平是非常高的,作为嫡系子孙司马炎也是非常聪明的。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绝顶又具备成熟政治经验的开国君主,怎么会将帝位传给明显不适合当皇帝的儿子司马衷呢?

带着疑问,我们切入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中,首先,司马炎是知道司马衷智力有点问题不适合当皇帝的,其次,司马炎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的决定是非常冷静清晰的,即使是传位的时候,他共有好几个儿子可以作为选择,但是他为什么还是执意选择司马衷呢?通过不断查阅史料和对比分析,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司马炎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防范豪族!

我们知道司马家族就是以豪族身份一步步窃取曹魏皇权的,那么作为一个权臣老司机,司马炎对于朝廷这些世家大族是颇为防范的,这在他建国后的一些行为可以看出。

一、大封皇族,罢州郡兵

全国统一后,司马炎下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即规定:

(1)诸州无事者罢其兵。

(2)刺史只作为监司,罢将军名号,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校尉官。

(3)实行军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太宋治民。

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全国其实实行的是察举制度,那么实际上这些州郡的官员都是朝廷重臣推举出来的,与他们朝堂之上的“恩师”有着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一旦朝堂有变,这些州郡武人往往并不是效忠皇室而是首先效忠于那些提拔自己的权臣,所以现如今,看来的这一步烂棋,其实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司马炎其实是借着封赏皇族之名,将流散于地方的私人武装收归到代表着国家意志的皇族手里,这是完全合理的!

二.全国海选,充实后宫

司马炎即帝位后不久,就开始全国范围内挑选宫人,据说鼎盛时期,其后宫人数达到1万人左右,这个后宫数量,估计在中国帝位排行榜可以进前三,当然这又被当成后人诟病司马炎的一条罪状,其实这是大大的冤枉了,其实我们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发现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反常的,1万人的后宫,即使每天临幸1人,差不多也要30多年才能完全临幸一遍,这可是一项十足的体力活啊!其实司马炎真正拥有的后宫人数是极为有限的,我从哪里分析出来的呢,从他的子嗣状况就可以分析出来,他一生总共有18个儿子,还有8个属于早夭,这个子嗣状况,放在当时里的历史环境下,作为一个皇帝,其实是并不过分的。那么问题来了,司马炎为什么要大选嫔妃呢,这时候,我在史书上发现了这么一段话,司马炎曾下诏让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儿入宫选拔,那么这其实又是一个政治行为,为了抑制地方豪族们通过联姻来做大做强。

经过此番分析,我想司马炎为什么立司马衷为太子的答案就昭然若揭了,司马衷是长子,得到全体朝臣名义上的支持,他的外公是重臣杨俊,他的妻子是贾南风是另一重臣贾充的女儿,如果不立他,而改立其他人,那么不但杨、贾两家不答应,朝臣里的阴谋家极有可能会利用太子之争来篡夺晋室江山,所以他不得不立司马衷为太子,这是权衡后的最佳决策,当然有人会说,司马炎这步棋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确,但是我们又可以反问一句,在一个豪族遍地,立国不稳的晋朝,即使不立司马衷,难道就不会出现其他祸乱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