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

产品之数据分析

2019-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buff苏

构建数据分析模型

在需求设计阶段,已经明确自己的数据分析需求:(以视频的下载功能为例)

1.确认数据漏斗/模型

eg:icon曝光——>icon点击——>功能开始——>功能进行——>功能完成

分析维度包含:

a.人数与次数

b.绝对值与相对值

c.环比与同比(明确对比周期很重要,针对某个具体功能,一般需要比较相同周期-工作日/节假日/寒暑假等;相同用户基数;相同用户特征)

PS:如果不能明确漏斗,最简单的方法,把功能拆解为前中后三个环节,罗列每一个环节的要素,串联整个漏斗

2.明确数据指标在整个漏斗/模型中的位置

所有指标均为漏斗中的某一环节,明确漏斗的起点与重点,明确指标位置,确定指标的必要性与关联项很重要(例如下载功能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可下载资源的曝光甚至更上层)

指标位置:

例如:研发同学进行了一项技术上的优化,提升了下载速度,则一方面我们要看速度本身的数据表现,即平均下载速度、下载所用耗时,直接数据表现处于漏斗中的下载开始之后

3.明确指标的关联项影响

指标关联:

例如:下载速度提升可能带来的影响——下载完成率提升(用户暂停或者删除的少了)、下载人数/次数增加(体验的优化带来的功能数据表现)、下载带宽增加、留存提升(假设有下载行为的用户留存高于无下载用户)

4.根据数据结果不断调整模型

北极星指标非一成不变,在产品的不同阶段甚至不同条件下,都会不同

数据解读

带着目的解读数据:

数据分析是一个验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由数据表现推测结论的过程,往往在数据分析结果出现之前,我们应该已经明确了数据的可能跟表现与原因

数据分析要保证唯一变量:(ABtest原则)

依据数据模型与数据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选择数据对比对象很重要,对比时,需要保证指标的唯一变量,多个指标同时变化,则对比无意义。数据指标维度一般包含:

1.人群特征:

新增/日活、不同渠道来源(主动下载/被推广等)、不同画像(性别、年龄、地区、职业等)

2.时间段:

工作日、节假日、寒暑假、发版前后、周期(7天、一个月、半年等)

3.数据基数:

日活数、功能使用人数

4.其他特殊事件影响:

热点事件发生(发布热点新闻)、热剧完结(针对视频应用)、其他应用相关大事件(发布其他新功能、发布活动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