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资本论》Day3 P28-46

2018-01-30  本文已影响35人  爱吃面条不爱喝汤
《资本论》Day3 P28-46
在欧洲的黑暗的中世纪,物质生产的社会关系及建立在其上的诸生活领域,是以人的依赖为特征的。无论我们怎样判断封建社会人们互相对待的外观,人与人在劳动上的社会关系,总归是表现在他们的人的关系上,不曾假装为物与物,劳动生产物与劳动生产物间的社会关系。

还是以前的人单纯直爽一些,我就是依赖你啊,不是依赖棉花、麻布或者上衣啊。

商品形态,是资产阶级生产最一般最幼稚的行态。这种行态,老早就出现了,不过不像现在一样是支配的,特征的。

有些东西早就出现了,时间长了就变味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些东西早就存在了,当被人总结出规律和特征时,另一些人才恍然大悟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怎么没想到,但是这时候主动权已经握在了别人的手里。

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是富的,一个宝珠或一个金刚石是有价值的。诸物的使用价值,与诸物的物质属性无关,诸物的价值则属于诸物自体。物的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也能由物与人发生直接关系而实现;物的价值,却必须有一种社会过程,即由交换才能实现。

我觉得物品啊,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挺佛系的。它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它的价值对它来说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无论外界认为它是有价值还是无价值的,它的使用价值都在那里,不增不减。格西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支笔放在那里,人看它是一只可以写字的笔,换成小狗看它就是一根磨牙棒。所以,物品的价值是由看待它的人或动物来决定的。而它本身,说它是什么都对,说它是什么又都错。

商品不能自己走到市场上去自己交换。因此,我们必须找寻它的监护人,那就是商品所有者。

把商品所有者比喻成商品的监护人,这个比喻挺形象也挺有意思的。

商品是物,自无反抗人的力量,若不顺从,他可以行使强力,换言之,可以将它占有。这种权力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也就由这种经济关系规定。商品是天生的平等主义者,犬儒主义者,它随时准备以它的灵魂和肉体,和别种比马利登还丑的商品相交换。

读这部分的前半部分的时候,我就不禁想起了言情小说中,常常是女主角非常平凡,却被很多高富帅的男主角们喜欢着,她最终归谁所有,好像并不是由她自己本身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看哪个男主角更有钱更有权或者更霸道,她的命运甚至是由看小说的读者们决定的。这些言情小说中的女主角的性格不正跟商品的这种任人宰割的性格相似吗?所以当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唐吉柯德中的马利登的时候,也就不足为怪了,甚至有跟作者观点相同的窃喜。

商品在能够实现为价值之前,又必须表示他是使用价值。

如果想让自己的能力成为变现的手段,首先就要让世人看到它是有使用价值的,然后人们才会投资去买。

每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只愿意为那有使用价值可以满足本人欲望的他种商品,换去自己的商品。他总希望自己的商品,实现为价值,并转化为有同等价值的任一种别的适合的商品,而不问自己所有的商品,对于这一种商品的所有者,有没有使用价值。
从一个商品所有者的观点看,每一他种商品,对于自己的所有的商品,都是特殊的等价,自己所有的商品,对于其他一切的商品,则是一般的等价。

我觉得通俗的理解来说,每一个人想买的商品都是对他来说特殊的商品,他想用自己拥有的商品去等价的交换那种特殊的商品。而自己的商品是否真的具备这种价值,商品拥有者本身是不知道的。如何让自己拥有的商品真正于其他商品等价,甚至超过一般商品价值,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把特定的商品搁在一边来表示商品全体的价值,是其他一切商品的社会行为。于是,这种商品的自然形态,成了社会公认的等价形态了。由这种社会过程而充作一般的等价,就成了这一种搁在一边的商品之特殊的社会技能了。它成了货币。

简单来说,货币就是人们普遍认为有价值的商品,人们愿意用自己的商品去与它进行交换,并总是企图可以用最少的商品交换得货币越多越好。

它们一心要把它们的能力和权威,给这种兽。凡是要买要卖的,都不得不有这个记号,有这个兽的名字,或是有它的名字的数目。(《约翰启示录》)

把货币比喻成了兽,这种兽既人们害怕又让人们想要去征服它。比如说买股票,有人因为股票大涨而发家致富觉得自己是能够控制货币猛兽的人,而有人因为股价大跌而跳楼自杀,这样的人就是被货币这种猛兽吃掉了。

他们所以能互相交换,只是因为所有者愿意把他们互相让渡。但由此,对于他人所有的使用对象,就渐渐发生了欲望了。

自己没有的东西总是好的,一旦拥有了就失去了兴趣。别人的东西总是能引起自己的某种欲望,自己拥有的东西总是缺点什么。这一点在现在也是如此。比如,女人的衣柜里总是缺一件衣服,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

渐渐的,至少有一部分劳动生产物,是为交换的目的而生产了。从这时起,为直接需要的效用和为交换的效用,区分开来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区分开来了。

所以有一些劳动生产物目的就“不纯”了,它可能本身并不具有使用价值,只是为了交换而产生了虚拟的价值。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同时发生的。

所以不要怕出现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商品交换越是打破地方的限制,商品价值越是发展成为人类劳动一般的体化,则天然最适于担任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技能的商品——贵金属——越是取得货币形态。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几个人本身具有其使用价值,它们天然并不是货币,而是因为它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的优点,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人类的需要,金银成为了货币的形式,代表了一定的价值。

当时人不能说明人类关系的各种形态是怎样发生的,他们因此对于这种关系的谜一样的形态,只要暂时把奇异的外观除掉,就满意了。

现在也是如此,人们对于很多解释不了的现象,都冠以宗教的名义,这样一切事情似乎就不那么神秘,就可以合情合理的解释了。

货币拜物教性的谜,即是商品拜物教性的谜,下过前者比后者还更迷惑人的眼睛。

人们由刚开始崇拜商品,后来又崇拜货币。我刚开始不太理解拜物教的含义,在网上查询之后理解了人们从崇拜商品到货币最终到资本的演变过程,一个比一个更能迷惑人的眼睛。个人理解,底层人民限于商品拜物教,中产阶级追求货币拜物教,大资本家追求资产拜物教。马克思应该还会在本书中指出商品拜物教消亡的条件,即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