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怎么要人教?
第一次听说赖声川先生,还是在郭敬明某部小说某个人物的毒舌中。
当时不了解,赖声川先生是一个相声剧作家。是个非常幽默的人。很懂得怎么快乐的生活。因为他的职业,就是要给人带来快乐。我非常崇拜这样的人,甚至痴迷,因为高中生时代简直就是人生中的一个噩梦,而这些人做的事,能让我在那些阴天看见太阳。
可是一个杂志上刊登的对赖声川先生的访谈,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访谈是围绕赖先生的新作品开始的。在访谈中赖先生一直强调,现代人对“快乐”的定义是错误的。赖先生认为“真正”的“快乐”,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持久的,平常的存在。而我们所在意的酒肉之欢,应该称为“快感”,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快感,听上去有些少儿不宜。
我的脑细胞对这个观点开炮了。
不存在一帆风顺的人生,这是一个大家都懂的道理,否则人就会在一帆风顺中灭亡。而如果真如赖先生所述,快乐是一种平常的状态,那么快乐也会“死于安乐”,人们就会活在没有快乐的世界中,一如现在社会貌似很缺少快乐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赖先生还敢说人们“不会快乐”吗?只是快乐死亡了。就像是想起已故的人时有忧伤的感觉一样,我们偶尔想起了逝去的快乐,于是有了“快感”,之后快感消失了,我们又“不快乐”了。所以赖先生想让快乐“复活”。像个人一样的,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这种“快乐已死论”看起来像是对赖先生观点的曲解吧?但是还有个更合理的说辞能解释赖先生观点的由来吗?
常言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我认为大多数人的快乐,是一种轮回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状态也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像一个家庭必须由老公老婆孩子公婆组成,否则就不完整的东西。快乐也是一个小“家庭”。如果我们把生活比作一款游戏,那么主线剧情大同小异,隐藏在游戏中的各种彩蛋则是玩家的“快感”。玩家发现彩蛋来“体会快感”,不同于做主线任务的快感驱使玩家去完成那些包含着更多彩蛋的支线任务,这种状态就是在“发现快感”,之后通过社交平台“传递快感”。不断重复出现,不断进入别的玩家世界的轮回中,“快感”被升华,被放大,被结合。这种不断重复完成的工作系统,才是快乐。
在访谈中赖先生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有定义快乐的权力。”可我们每个人眼里的快乐都不一样。大多数人眼中的快乐,可能就是今天买彩票中了些小钱,就是和朋友产生了一瞬间的默契,就是在一局游戏里绝地反杀。在我眼里就是初中那时候发小几个都很穷,吃烫菜只舍得要面,否则吃不饱。所以快乐没法定义,也不应该被定义。赖先生和我们的“快乐定义”产生偏差,可能是因为我们是俗人。而赖先生是个艺术家。他创作快乐,每天都活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看到我们每天匆匆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所以才想:这些人都不懂不会快乐吧,我该教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