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大别山红旗不倒

2020-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河南红色教育基地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历史名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巍巍大别山是将军的故乡,从这里走出了469位开国将领。雄伟大别山是红军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三支主力红军。壮丽大别山是红色的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八月桂花遍地开》和《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首著名歌曲从这里唱遍全中国。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28年“红旗不倒”崇高殊荣,大别山精神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不朽丰碑。

长期坚持大别山战略区的革命斗争,有力打击和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配合和支援了全国其他根据地、解放区的革命斗争。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根据地军民英勇奋战,先后进行了三次反“会剿”、五次反“围剿”斗争,有力配合和支援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高敬亭指挥不足2000人的红二十八军,转战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45个县,歼敌18个整营另15个整连,共7.5万余人。牵制敌正规军68个团17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一、二、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和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创建了以大别山为中心、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的抗日根据地。1943年6月,新四军第五师抗击了日军3个半以上的师团,约6万人,分别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百分之十,占全国解放区战场抗击日军总数的百分之十七,占日军在华中兵力的百分之二十五,占武汉地区日军的百分之四十八。新四军第五师及其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在中华全民族抗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先念率领中原军区部队在在大别山战略区坚持10个月之久,牵制敌30万人,推迟了全面内战的爆发,为全国其他战场反内战创造了有力条件。

中原突围后,中原军区独立第二旅和罗礼经光、黄冈两个中心县委及皖西工委领导的游击队继续坚持大别山的斗争。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同敌人展开了三个回合的激烈的、艰苦的斗争,终于在大别山区扎下了根。刘邓大军占据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大别山解放区的建立,成为人民解放战争重要的战略支点,为我解放大军逐鹿中原、进军江南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前哨阵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