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6岁的孩子自己整理房间,我是这样做到的!
让孩子能自己整理房间,是每个妈妈的梦想。
大部分孩子在家里习惯把东西到处乱丢乱放,弄得房间里总是乱七八糟。
家长看着就心烦意乱,孩子又不肯动手整理,只能自己跟在孩子屁股后边收拾。
整理房间,看似一件小事。
但聪明的家长知道需要从小就培养孩子整理的意识,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今天晓雪就给大家推荐10本与“整理”有关的绘本。
每一本都各有特色,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哦!
让你和孩子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融入整理的思维和意识。
让绘本作为老师,引导孩子提高整理的能力。
首先推荐的是在美国家喻户晓的贝贝熊系列:
贝贝熊的这一本《凌乱的房间》封面,和里面讲述的故事,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
这本绘本说的是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在房间里玩,结果房间被弄的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玩具。
终于有一天熊妈妈爆发了,她要把孩子们的东西都扔掉。
这下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可害怕了。
这个时候熊爸爸回来了,他说孩子们应该自己整理玩具。
他和孩子们找了很多的盒子,然后把玩具分类放好。
这样每次只拿一个盒子,玩完了,再放回去。
这样家里就整齐多了,而且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觉得,还是整整齐齐的感觉好。
推荐理由:贝贝熊系列风趣幽默,熊爸爸和熊妈妈用教育方式是不动声色的身教、不讲太绝对的道理。
用暗示的、幽默的、正面鼓励的、换位思考的、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值得借鉴。
适读年龄: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
小熊宝宝系列也是知名度很高的一套低幼绘本,这本叫《收起来》。
小熊的玩具真多呀,都有什么呢?小火车,布娃娃,还有……
小熊走了,玩具们为什么哭了?
喔,小熊收玩具了。
最后,小熊和玩具们说了什么?
收好玩具,下次再玩!
推荐理由:这套书几乎满足所有低龄宝宝绘本的所有优势。
画面简洁、可爱,语言简单、节奏感强,开本较小易拿取,趣味性强。
适读年龄:0-3岁幼儿
《整理房间,我可以!》
推荐理由:插图色彩鲜艳,故事构造简单易懂,是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及思考方式来设计的。
最后还附有词汇表以便于孩子们自助理解,独立学习新的词汇。
适读年龄:幼儿园小朋友
来自德国的整理绘本《乱作一团》:
“整理房间毫无意义,太烦人了!”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抱怨。
但整理房间确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避免不了了,本书里的爸爸、保罗和莉娜也是如此。
从最开始的无所谓,到后来的无法忍受,再到最后主动承担。
在轻松幽默的故事和夸张的画面中,我们惊奇地看到了家里每个人的变化。
推荐理由:通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将德国家庭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
附赠一张家务分配器的插页,让读者也可以来做一个家务分配器。
适读年龄:小学生
大朋友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小猪佩奇,《整理房间》立体书:
推荐理由:《小猪佩奇好习惯养成系列》是一套根据英国知名动画小猪佩奇改编的3D立体剧场故事书。
立体翻页设计,启发孩子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内含简单的英文单词,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适读年龄:幼儿园小朋友
同时还有一本《娜娜打扫房间》,也是翻翻书,跟这本类似,就不展开介绍了。
特点是有很多可以翻翻的细节,适合低幼和幼儿园宝宝。
《收集狂小林鼠》讲述了一只叫普里西拉的小老鼠喜欢收集东西。
她收集小东西,大东西,普通的东西,所以是一只“收集鼠”。
在给她的朋友挑选生日礼物时,她总是难以做出决定到底选哪个。
最后,当“收集鼠”放弃她那种收集的癖好时,她不但能给朋友们送礼物了。
而且随着房间空间的增大,她终于明白了友谊的价值——远远高于这些礼物!
推荐理由:整理房间不仅仅是物归原位这么简单,要从小让孩子减少对物质的欲望。
书后附有“写给父母的话”,介绍了更多关于孩子在整理房间时怎样减少杂乱物品的建议。
比如“限制孩子的可用空间”、“实施一进一出规则”、“设置捐赠箱”等。
可能在国外比较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本书也关注正常的童年收集和“囤积行为”的区别。
真果果出品的《狼小小整理书系列》。
一套4本,《“忙慌慌”的一天》 主要讲为什么要整理房间;
《今天是亲子日》让孩子学习配对;
《我的房间我做主》 用贴贴纸来给房间内物品分类,分收纳的位置;
《把东西放回原处》是说要养成用完归位的好习惯。
总体上来说,逻辑还是挺清楚的,不过连线配对、贴纸给小学生读的话感觉略微幼稚了一点。
适读年龄: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
这本是这批书籍中晓雪8岁的女儿最喜欢的一本:《收拾房间的理由》。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生活的一半是整齐。”
绘本以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方式,画面感地给孩子呈现出不整理的结果会造成什么样的混乱。
不过同时,如果天上的星星都整整齐齐排列的话,也是件恐怖的事儿。
我女儿每每翻到这两页都会哈哈大笑。
力荐!
适读年龄:小学生
这是晓雪偶然看到的一本绘本,好爸爸绘本系列之《爸爸等等我》。
为什么作为“整理绘本”推荐写在这里呢?
因为这本书会让读者在画面中找东西,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既可以当绘本读,还可以开发专注力。
大家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找书中爸爸提到的东西。
不过后来因为房间太乱,爸爸发飙了:
“我真不敢相信……实在是太乱了!……瞧瞧你的房间!今晚睡觉之前,必须收拾完!听懂了吗?”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房间越来越乱,爸爸的话越来越多,越来越生气,要找的东西也越来越复杂……
周六到了,房间里终于出现了爸爸。
在一大堆“垃圾”上面,孩子终于和爸爸对话了——
其实,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孩子的房间会越来越乱?
越来越乱的房间说明了什么?
爸爸每天的唠叨,并没有让孩子去重视去改观。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爸爸来等一等自己,给自己一点时间,他渴望爸爸的陪伴,渴望与爸爸交流。
“爸爸等等我”,就是这个意思。
无论爸爸,还是妈妈,我们在生活中,是否能多一点耐心,对孩子的需求做出一点点回应,哪怕只是很小的事情。
哪怕只是进房间,不做“地上的影子爸爸”呢。
当星期六,爸爸有时间了,开始跟孩子一起玩一起闹的时候,孩子对爸爸敞开了心扉,也从心底里真正愿意去听爸爸的话,开始整理房间。
这也就是晓雪推荐这本绘本的理由。
适读年龄:适合所有家长读,哈哈~
有扔东西的理由,当然生活中也有留下东西的理由。
《我和妈妈的宝贝》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平凡温馨的故事。
妈妈整理房间,让小男孩阿健整理他的玩具扔掉东西。
妈妈建议把石头扔了,阿健不同意,因为石头是他跟老师同学郊游时捡的。
妈妈建议把彩色纸片、桔子皮以及糖盒扔了,他也不肯,因为彩纸是他跟同学出色表演中用过的。
桔子皮是院子里第一个结出来的的果子,是他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过的。
还有糖盒,那是伴着他换牙阶段的温馨回忆。
小男孩阿健的“杂物”就这样越来越多。
妈妈被说服了,凝聚着美好回忆的物件,是应该好好保存起来的。
妈妈不是也有宝贝吗?
那是一双穿小了的鞋子,是阿健成长的见证,是一家三口共处的快乐时光。
因为那是我们宝贵的过去,“所以,才不能扔啊。”
这是一个孩子和妈妈之间温暖的故事。
推荐理由:成人和孩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那些小石头,碎纸片,橘子皮,破旧玩具的零件——被我们大人看做垃圾的东西,都是孩子们眼中的宝贝。
小心地珍藏,他们在这些种种体验中慢慢长大,能够唤起很多回忆,美好的,忧伤的,但都很难忘!
适读年龄: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
以上,就是晓雪为家长们推荐的绘本啦。
其实,孩子不会整理房间的原因有很多:
爸爸妈妈没有教给孩子整理的方法;
没有整理房间的习惯和意识,觉得没必要,不觉得是自己的义务;
孩子很反感整理这件事,觉得很麻烦,没意思;
爸爸妈妈提出要整理房间的要求时,孩子不听话;
等等。
不能一概而论。
针对自己家孩子的年龄和问题点,选择合适的绘本,才能让孩子整理房间这件小事,更加事半功倍哦~
妈妈们,你们Get到了吗?
(全文结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