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长励志

了解自己的人,都是人生赢家!

2017-09-23  本文已影响420人  黑哲尔
图片来自《心灵捕手》剧照

01.

你是否曾经体会过这种瞬间——

刚加入一个新团队(或新班级),面对大多数成员时,你会觉得有些人很low,认为自己比他们优秀,最其次也会在整个集体的平均水平之上。

然而,某一天聚会时,经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你了解到他们的学历、工作学习经历、家庭背景等等之后,突然醒悟,发现自己原来不过如此

是的,这就是自我认知错觉,也就是证明你还不够了解自己。

不了解自己的人,往往容易情绪化,缺乏安全感,经常焦虑,且缺乏努力的动力。

朋友小晴就是这样一个人。

有一天,我们在咖啡馆闲聊,起初还聊得挺开心。

不知什么原因,她突然脸色惆怅,开始诉苦水,说最近其实过得挺不开心的。

进一步询问后,我发现原来她在纠结要不要辞职。

▪于是我又问她,为什么突然想起要辞职了。

▪小晴说,前段时间,发现有一个顾客疑似黄牛刷单,所以就取消了他的购买资格。没想到被投诉了,最后挨了骂不止,还拖累了同事陪我加班处理客诉。因为这事,我越想就越不开心。

▪就因为这事就闹得要辞职了?

▪也不全是,我本身对这份工作就不太感兴趣,当时觉得工资还可以,才入职的,没想到后面越来越没工作动力。

▪既然没兴趣,你干嘛不早点辞职,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呀?

▪我除了会做这个,我也不知道自己还会什么了,毕竟和我专业相关的就这些了。

聊到这里之后,我发现没办法把话题延伸下去了。

因为小晴根本不了解自己,她仍然停留在学生时代的思维,被动接受社会的安排,从未想过要主动出击,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事情。

图片来自《心灵捕手》剧照

02.

而这让我想起一位和小晴的情况洽洽相反的朋友阿天。

阿天他的本科专业是环境工程,实习期间和毕业后一直在互联网公司的运营部门工作。

已经毕业两年的他,最近在准备考研,听说是报考了中文系专业。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好奇地在微信上问他

你说你怎么那么爱折腾呀!当时读环境工程的,竟然跑去互联网公司工作。

现在倒好,放弃年薪将近20W的工作,又跑去考中文系硕士,你真有那么大的把握能成功?

过了十几分钟后,他终于回我微信

你知道的,我一直的梦想就是成为作家,就算是三线作家也行,只要能保持对文字的热爱。

现在工作了两年,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是时候要去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了。

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我知道我努力的方向并没有错。

看,阿天虽然看起来很折腾自己,但能听得出他那深思熟虑且坚定的语气。

虽然他即使考上了中文系硕士,也不一定真能成为好作家,但无可置疑的是他会在文字写作上坚定地走下去。

这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才会做出的表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即使面对大多数人的怀疑,都能做到坚定不移,不偏不倚地往既定的路线奔跑。

图片来自《心灵捕手》剧照

经常阅读名人传记的,应该清楚乔布斯、贝佐斯、马云这些顶级企业家的故事。

在当时的环境中,没人觉得他们会成功,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但他们清晰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于是,乔布斯花了7个月时间去了印度学习禅修;贝佐斯放弃银行信托公司副总裁,开始创业;马云放弃大学教师岗位,开始创业。

所以,了解自己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是不了解自己必定会碌碌无为。

03.

而这种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

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学术上的解释很复杂,而我们只需要把自我认知简单理解为:一种清晰地认识自我的意愿和能力。

这种意愿和能力包括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别人眼中的我们是怎样的。

自我认知能力绝对算得上是21世纪生存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因为如今的信息高度爆炸,杂乱无章的信息极易让自己迷失了方向,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有效筛选无意义的信息。

且经过多数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能更清晰、准确认识自己的人往往会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建立更高质、满意的亲密关系和职业关系,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并且更加自信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就会产生自卑感,缺乏成功的信心,并且做事会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是什么事都做不好。

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就会高估自己,导致盲目乐观,自以为是,其结果往往是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最终被多数人孤立。

图片来自《心灵捕手》剧照

04.

既然了解了自我认知对于个人成长的必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快速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

(1)保持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习惯

保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摆脱野蛮和愚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限制,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事情,不外乎局限在特定有限的空间内。

就如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过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城市里,除了旅行之外,从未有深度接触其他空间的事物的机会。

而这种完全通过生活经验磨砺出来的自我认知,往往带有思想的禁锢。

但经典的文学作品所能带来的体验,是具有无限可能的,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浓缩了那个年代那个空间的人情世故。

带给我们思考的同时,也加深了自我认知的开放性。

(2)多和朋友聚会,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

荣格曾讲过: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宛如暗夜行路,要了解自己,就需要他人的力量。

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必定少不了朋友这个环节。

为了获得一个更全面、准确的朋友眼中的自己,我们需要了解生活中各方各面的人对自己的看法。

伴侣,朋友,亲人,同事……

日常生活中,多和他们聊天,持续了解他们对于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地降低“自我服务偏差效应”所带来的认知误差。

虽然他人的意见是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但一定要以综合权衡的思维去判断,切勿全面听信。

因为有些评价是属于“恶意的指责”,有些评价是属于“善意的谎言”,这些情况在所难免会发生。

(3)创造性解读人生经历

一个人的内在自我的形成,是受生物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共同影响的。

生物性因素指的是基因遗传、儿童经历。社会性因素指的是家庭、教育、社会经历等一系列环境影响。

如果要获得一个全面的自我认知,必定要回溯我们的人生经历。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lfred Adler认为,同一种经历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自我的形成所受到的束缚不是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是思想。

那么,针对我们过去的故事,进行不同角度地创造性解读,能够使我们加深对过去自己的理解,影响我们的人生态度,从而全面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渴望的事情。

图片来自《心灵捕手》剧照

最后,希望你在了解自己之前,一定要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自我认知是一个动态结果,是需要长期去观察积累的,绝不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就能解决的事情。

美国心理咨询博士 Eric Maisel 曾这么解释过

自我认知的一个方面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智慧,清楚自己与身边的人多多少少有些差异,能感觉到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差别、悔恨、奇妙、烦恼,这种差异感是一种持久的自我感受。

因此,认识自己就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地自我对话、自我怀疑来了解真实的自己。

所以希望你能坚持不懈地去实践各种加深对自己了解的方法论。

就如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里说的一样

多花一些时间了解自己,少花一些时间在应付他人身上。

因为最后,能够给你提供最有利帮助的人,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