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折磨读者的秘密》(5)
文|静学罔思
1.内心景观—万事万物都是活的
通俗与严肃文学的差异为何?以爱情小说为例,粗略地讲,侧重烘托人性的偏向于严肃文学,而偏重故事情节的更接近通俗文学。
例如: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借用肥皂泡、浴衣上的条纹、水流等事物的活动状态,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愫。
因此对人物描写只要一直往人物的内心方向去,兜兜转转,凭借外部事物的适当烘托,辗转刻画出事物活灵活现的样貌,以此表达出人物内心景观的跳跃部分,从而以一种温情的、激荡的、抑或是其他的各种状态面对读者的双眼,则会使行文更具灵动的色彩。
2.寂寞—墙上的绿手印
或许正如作者所说,寂寞无处不在,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讲。那么,如果在不能说出“寂寞”这两个字的情况下,我们要如何表达内心的寂寞呢?
还是列举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文中借用白流苏漆房子时留下的绿手印,还有要多买几只亮的灯泡作为烘托,暖场完毕后,逐步引出女主人公潜藏在心底的无限寂寞之情。由此,一步步将读者的胃口吊起来,很容易就与女主的内心感受达成一致。
3.反常—吃错药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真相是否只有一个”这个问题对于小说家来说是不一定的,或许哪一天你会吃错药地发现,原来很多事物的发生不只有一种可能,可能还存在更多不明就里的原因。
请记住:真理从来不等于真相。创作中适当地吃错一种“好药”不失为一件好事。
4.障眼法—华丽的想象舞台
我们都看过魔术师的表演,魔术师最善用的就是障眼法,用一顶帽子或一块黑布一遮,奇迹就发生了。所有人都为那个表演掌声雷动,可那是如何发生的呢?
有些东西的价值在于看不见的地方,说穿了,讲白了,就不值钱了。在小说中亦是如此,如罗贯中笔下的“温酒斩华雄”那一段,就是利用那杯“温酒”作为幕布,巧妙地使用了障眼法,成功地将关羽的英勇形象给塑造出来,即便没人看到他是如何将华雄战败的。
有些时候,小说家极力地描绘却远不及读者丰富的想象力更华丽。
5.装神弄鬼—神鬼不是拿来凑数的
在我们看过的故事里,鬼神之说大概分为三种,一是“真的”,二是“虚的”,三是“假的”。比如《乌盆记》中喊冤的“鬼魂”是“真”;《金色别针》里的魔法是“虚”;《狸猫换太子》中的阴间办案是“假”。
如果小说家能懂得如何将“真”、“虚”、“假”三种不同的鬼神状态相互切换,那么,这样的神鬼之类便不再是用来凑数而已,而是变成了情节的万花筒,只需微微转动,便会目眩神迷,精彩纷呈。
6.人情世故—比桥和盐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总听年龄大的人说“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要多”,这也意味着年龄大的人的经历和遇到的事情要远比年轻人多得多。那这里所谓的“多”背后隐藏的东西俗称“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对于小说家来讲,可谓是一个闪光点,更多的表达在为人处世及应对进退的方法上。那么,说了是方法,就意味着如果可以在几乎不说出口的情况下,也能够把人情世故表达得淋漓尽致才那才是最该有的状态。
如果过于世故就不免出现道德训示,即便句句真诚,也难免令人生厌,看点全无。
注: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