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浮沉:一代名士蔡邕

2023-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前言。

孔子在《论语》中有一句话:“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意思是说,在国家Z治清明的时候,说话、做事都要正直;在国家混乱的时候,做事要正直,但是说话就要谨慎委婉了。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东汉末期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yōng),他生于汉朝衰微之时,在乱世中几起几落,令人感叹。

正文。

蔡邕,字伯喈,出生在陈留,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

蔡邕的家世还是很好的,祖上几代为官,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

他从小就被誉为神童,父亲在培养他上更是不遗余力,还给蔡邕找了当朝太傅胡广当老师。

有天赋,肯努力,又有好老师引路,蔡邕在辞赋、书法、音律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年纪轻轻就声名远播。

不过,由于当时正处在汉朝政治黑暗,国家大厦将倾的时候,蔡邕深感报国无望,索性过起了隐居生活。

蔡邕27岁时,汉桓帝听说他精通音律,便下旨昭他进宫作乐师。

蔡邕不愿入朝,但皇命难违,无奈只好前往都城。

走到偃师县的时候,蔡邕得了病,他便以此为借口,转身又回到了家乡。

蔡邕回家不久,就写了《述行赋》一文,表达了对朝廷忠奸不分,宦官当道,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的不满。

之后,蔡邕研究前人典籍,写出了《释诲》,用来勉励自己。

这个时候的蔡邕,不愿与当朝小人为伍,甘愿隐居,保持着文人的风骨。

不过,作为一个名人,想一辈子过着不问世事的生活并不容易。或者,他也想为国家做点事,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而已。

建宁三年,蔡邕38岁时,应司徒乔玄的邀请,走出家乡,迈上了仕途。

据记载,司徒乔玄是个非常正直的官员,从没有贪污受贿等行为。

也许是在司徒乔玄的身上看到了报国的希望吧,蔡邕这次没有推辞,并且在司徒乔玄的举荐之下,蔡邕的官位一升再升, 先后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位。

因为工作关系,蔡邕接触了大量的历史典籍,发现其中有很多错漏的地方。

熹平四年,蔡邕得到汉灵帝的旨意,重新正定这些经典文字。

蔡邕亲自撰写文字,让工匠凿刻在石头上,立在太学的门口,供人观摩学习。

石头碑上刻了七部经典著作,分别是:《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这个工程耗时九年才完成,一共46块石碑,被人称作“熹平石经”。据说制成后,每天前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很多读书人专门从外地赶来,一时间造成交通都阻塞了。

网图侵删

可惜没过几年,这批石经就在兵荒马乱中被砸碎了,现在我们只能从残余的碎片中感受它当年的样子。

从这块残留的石碑上,我们看到蔡邕的隶书字体雅致平和,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大家。

蔡邕此举不仅推动了文人知识分子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他的隶书也成为了汉代乃至后世的标准范本。

此外,他还撰写了有关书法的理论著作《笔论》《九势》等,直到今天都是学书法者的必读书目。

大概就是这个时期,因为偶然间看到工匠粉刷墙壁,受到启发的蔡邕发明了“飞白书”,就是一种在书写中像墨不足了一样,露出白底,出现一条一条的效果,这样的一种书体。

“飞白书”现在仍然被书法家们师法沿用。

再说回当时的蔡邕,名气可谓盛极一时。

不过,盛名之下,蔡邕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离他很近,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咬伤。

有次,汉灵帝下昭征集群臣治国措施,蔡邕密奏皇帝,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就有对那些贪赃枉法的人的弹劾。

原本是密奏,不料内容被宦官曹节看到,传了出去。

蔡邕不久后就遭到了打击报复,被流放到朔方郡,途中还遇到了仇人所雇刺客的追击暗杀。

好在蔡邕为人正直,加上学术泰斗的名气,连刺客都不忍加害他,算是躲过了这一劫。

流放期间,蔡邕将自己的著述上奏给汉灵帝。

第二年,皇帝大赦,蔡邕被准许返回原籍。

就在蔡邕准备动身的时候,五元太守王智为他举行饯行酒宴。

因为王智这个人一向品行不端,蔡邕在酒席上对他也是不大理睬。

丢了面子的王智当场对蔡邕破口大骂,转身又向自己的哥哥,皇帝的宠臣,中常侍王甫告状,诬陷蔡邕诽谤朝廷。

蔡邕无奈之下,没敢回原籍,跑到了吴地,又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这一呆,就是11个年头。

在吴地时,有一天,一户人家正在烧火做饭,蔡邕刚巧路过,听到木柴噼噼啪啪的声音十分特别,赶紧跑过去把那根燃烧着的桐木从灶坑里拽了出来,并买下了它。

后来,蔡邕把这根桐木做成了一张琴,由于琴的一头已经被烧焦,世人称它“焦尾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里,焦尾琴是其中之一。

在蔡邕隐居吴地的11年里,朝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灵帝去世后,朝廷内各大势力争权夺利。最终董卓入洛阳,烧杀掠夺,占据了上风。

为了安抚反对自己的势力,董卓听从幕僚的建议,强召蔡邕入朝,蔡邕自然不愿意前往。

董卓当即发怒:不来?我董卓灭你三族,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于是蔡邕硬着头皮来了。

让蔡邕想不到的是,粗鲁专横的董卓对他十分厚待,还听取了他的不少建议。

蔡邕也尽自己的能力,保护百姓和汉朝皇室。

董卓的残暴也曾让蔡邕萌生退意,想过逃跑,可是,他一个名满天下的名士,往哪里逃呢?

我们都知道,后来王允设计策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董卓被杀。

听到董卓身死的消息,他的党羽亲信和攀附他的人都三缄其口,避之不及。唯蔡邕,感念董卓对他的厚待,流露出同情哀戚之色。

王允大怒,把蔡邕关进大牢,准备治罪。

蔡邕在狱中请罪,希望能留他性命,砍掉双脚也可以,让他完成汉史的修订。

当时许多士大夫也都为他求情。

王允坚决不同意,他要用蔡邕表明自己铲除董卓余党的决心。

不久,蔡邕死于狱中,那一年,他虚岁刚好60岁。

一代名士,就此落幕。

他的名字,有的人也许不熟悉,他的女儿,谁都听说过:蔡文姬,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乱世之中,蔡文姬和她的父亲一样,身不由己,随世沉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