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
陈师曾是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画家。
陈师曾原名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南昌义宁人。
他出生于名门世家,祖父陈宝箴是晚清名臣,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
父亲陈三立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陈师曾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弟弟:陈寅恪。
陈师曾天资聪慧,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诗善画,陈宝箴对他寄予了厚望。
1898年,陈师曾进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
在矿路学堂,他和同在这所学校读书的鲁迅相识并成为了好友。
1902年,陈师曾去日本留学,当时同在东京巢鸭弘文学院学习的,还有鲁迅和弟弟陈寅恪。
在这期间,他学习了油画和水彩画,认识了正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的李叔同。
1909年回国后,任江西教育司长。
1910年,陈师曾到江苏南通师范学校任教。
那时刚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四王的正统派被摒弃,大写意风格的吴昌硕如日中天。
陈师曾便多次到上海,拜吴昌硕为师,学习绘画。
1913年,他来到北京。
当时北京正处在新旧变革时期。在美术界也掀起了学习素描和油画的热潮,国画被许多人认为是腐朽的,没落的。
陈师曾积极参加了“宣南画社”并很快成为领袖人物。
画社坚持中国画,尤其文人画是有极高的价值的,不可废弃,并为中国画的振兴积极努力。
陈师曾发表了不少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号召人们不要完全放弃中国画。
他主张要以中国画为主体,适当融入西画技巧,中西结合,作为中国画改革的路径。
另一方面,他还将自己的艺术主张用于绘画实践当中。
陈师曾应邀创作了《北京风俗图》。其中,《墙有耳》最为人所熟知。
墙有耳之后,他又先后在几所美术院校任职。
1917年,陈师曾偶然在琉璃厂看到了齐白石的印刻,便主动到齐白石的住处拜访。
当时的齐白石蜗居北京,画作少有人问津,只能靠着篆刻养家糊口。
陈师曾慧眼识人,两人一见如故。
在陈师曾的建议下,齐白石潜心研究,最终在吴昌硕的绘画风格中得到启发,从工笔画转而变为大写意,并独创了“红花墨叶”一派。
后来,陈师曾去日本开画展,将齐白石的大写意作品一同带去,轰动了日本艺术界。
可以说,齐白石在北京能够为人所认可,与陈师曾不遗余力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1920年,由于得到了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支持,陈师曾、金城等人成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为中画画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923年夏天,陈师曾因为继母病重,匆匆回到南京。结果不幸染病,9月便去世了,年仅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