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望今历史今日看点

是非善恶终成空 ——关于张学良与杨宇霆

2016-10-22  本文已影响477人  削寒
沈阳-张氏帅府
我现在就在离大帅府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写这段文字,所以从个人情感的角度说,我是完全理解张学良这一生做过的所有事情的。

人嘛,不管高度有多高,总也免不了面对人性的考量。再说张学良杀杨宇霆,换位思考他的处境,就是一个君王在权力受到挑战时的自然反应,比如朱元璋杀宰相,直到后来把宰相这个官职废了;比如雍正杀年羹尧,君臣佳话被功高盖主直接吞噬。

先就事论事,说说张学良和杨宇庭。

1、初级少帅

张学良作为一个最高权力(东北当时的实际掌权人)的继承人,在登上权力顶峰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绝对不是对自己进行道德反省,而是对自己的权力进行保护。尤其是二十几岁的张学良,公子哥一个,有个性,有抱负,但是缺的就是政治智慧和权力威望。

这样一个掌门人,面对下面的叔叔大爷辈的老江湖,你会怎么样?他所有曾经鄙视的东西这时都可能一瞬间变成再正常不过的理性选择。他会不断的想他老爹当年的手腕方法,他会不断想着树立自己的威望。

但是方法呢?没有人给他,包括当时最应该给他的人——杨宇庭。他非但没得到帮助,反而受到了最大的威胁和羞辱,而且是不间断的、持续的。当时的东北易帜,最大的阻力也来自于杨宇庭等人。如果你是张学良,会怎么办?

2、终极老将

杨宇庭确实是东北军的中流砥柱,张作霖的左膀右臂,但和历史上所有不得善终的权臣一样,他过分的看重自己的功劳,盲目的膨胀成一个跋扈的挑衅者。这位权臣,非但没有丝毫考虑角色的变化,反而一如既往的像对付小孩子一样对付一个最高权力的执掌者,这明智吗?

在这种角色转化发生后,首先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果不想调整那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挑衅。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政治智慧和斗争经验的人,他对自己的选择难道没有预期吗?结果只有两个,一是张学良认怂,成为傀儡,他和其党羽登上权力制高点;二是跟张学良干一场,鹿死谁手,其实他应该是清楚的。显然他觉得前者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但最后他在老虎厅被按在地上哑口无言的挨了几枪之后,一切闹剧的大幕也随之落下了。

杨常二人殒命之地-老虎厅

这两个人的情况基本就这样,事情基本也就是这个样,具体的真相咱们也没看见,孰真孰假也有很多说法,但是大体上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大的偏差。

一个新的最高权力被挑衅后,消灭了挑衅势力的历史桥段。这一幕在历史上是反复的上演,现在也依然在继续着。

至于后来的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等等吧,说杨宇霆活着就不会发生,责任都在张学良,这个也不客观。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我们没办法去假设。如果假设的话,我还假设杨宇霆和日本人合作搞政变干掉了张学良,然后帮助日本建立伪政府呢。谁能说的清当时的他们会做怎样的抉择?

最后说说我的看法吧。

首先,这个事情无所谓对错,只是个人的判断与抉择。我们看待任何历史事件经常会有是非观,其实更合理的是包容与理解,就是所谓的同理心。同时我也不喜欢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最后的结果顶多就是能力问题,道德没有意义。所以我承认张学良有想法没能力,也承认杨宇霆有能力没分寸,这就是最后的结果。

其次,从历史看现实,我们是否能跳出来?张杀杨,在政治上是权力游戏的悲惨结果,置换到任何一个社会场景,我们是不是也都会犯不同的错误。鲁莽的越权干涉、处心积虑的权力欲望,或多或少我们是不是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只是后果没那么严重罢了。通过对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的深度思考,我真正看到的是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如何在智慧上进行一个升级,跳开是非,看清本质。

智商和智慧真的是两码事儿,多少人风光一时却不得善终,多少人满怀抱负却背负了骂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智慧,而非智商啊。

权力中心并无安全感

总结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引王阳明的四句决,以共勉,清者自清:

无善无恶性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