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养谈写作读书

可以借鉴可以超越,却不能一模一样

2024-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御承扬

题目所说的事情,还是文字创作这件事。面对一篇文章、一个作者的行文风格,除了整篇地彻头彻尾的搬抄,那么无论是断章取句,还是更深层次的模拟口吻语气,身为其他人的另一个人,是不可能写出和原作一模一样的新文章来,因为,成熟心灵指导下写出文章,就如同人身上的十根手指一样,每个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唯一纹路。

用于称呼文字作品的“文章”一词,本来就暗含着“唯一”的意思在里面。须知, “文”的本义是指可在人身上的图腾画像,也就是“文身”, 而这些纹身必然是每个人身上都不同的,因为刺刻的人自己也不能在不同人身上刺刻出完全一样的两个纹身,人手又不是机器手,存在差异是自然而然的。同理, “章”字无论是用“花纹”作为本义,还是用“段落”作为本义,都是具有唯一属性的事物。两个具有“唯一”之意的字组合在一起的“文章”, 又怎么会不是拥有唯一属性的事物呢?

文章的唯一性,其实是作者唯一性的外延,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放在文章这件事情上,是同样颠扑不破的。一篇文章,无论是荡气回肠的浩然长篇,还是言简意赅的隽永小作,都是作者人生经历的凝练演绎。人身外貌生来不同,生活经历又岂会彼此相同?同父同母的兄弟间,尚且会长成品性截然不同的两者,又何况天各一方的两个彼此陌生的人。文章作者背景经历,是形成文章唯一属性的其一,也是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差异。

与物质所相对的,是精神意识,也即对客观世界的映射。虽然,取了一个光学术语来描述人脑联系外界的过程,但这里的映射却与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光线成像殊然不同。不同的镜子,放在相同的位置,会映照相同的像。不同的人,处在相同的立场,却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如何写文章,每个创作者必然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些理解最终会随着笔墨镌刻在文章当中。于是乎,此种理解下创作出来的文章,与另一种理解下编写出来的文章,不同谱也不同调。

基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基于不同的创作理念,两个作者面对同样的话题,是一定会写出彼此不同的文章;倘若真的出现两篇一样的文章,那么背后的创作过程必定是问题重重,绝不是正常的创作过程。不是坐在同一间房间同一张桌子互相看着写,就是一个人写完另一个人直接抄。之所以会出现文字抄袭现象,既有客观的因素,即每个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另一个人想破天也必然想不出被人想出来的句子,就好比李白在黄鹤楼上面对崔颢的诗文,也只能无奈的感叹和艳羡崔颢的诗写得真好。而主观因素,就是作为人非草木而有着七情六欲的文字创作者,面对写得比自己好的文章,除了会心生妒忌外,恐怕还会生出抄而博名的念头来,像喜欢抄两杜诗文的晏几道和晏殊,以及明目张胆抄李白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王安石。

从古至今,文人相抄不是什么稀罕事,只是不同的人,在抄别人文章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具体做法,有的只是直接搬抄,有的是化意而抄。无疑,前一种方式是特别粗陋的,也是明眼人一看就能发现端倪的,最类似的现象,就是网上一直存在的吐槽,写论文时导师添加的内容,始终与自己写的内容格格不入,这好比一辆破自行车上被装了个豪车方向盘,任谁都能看出两者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所以,直接搬抄的做法,是借鉴气息最为浓厚的,浓厚到足以让人顺藤摸瓜找出原作。而理解句意再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的方式,已经不能说他是在抄袭了,只能说他是二次创作了,也是自古以来大家能够接受的,甚至专门给出了一系列词语来表示提倡这种做法,想什么用典、化用等等,这自然是因为此种方式符合文化传承之道;推崇这种方式,恐怕还有因为不少作者自身能够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化用的方式往往能够孵化出比原作更为出色的作品,就像杜甫化用“秋风树不静,君子叹何深”写出了“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本文最后,想说一句,人皆有江郎才尽之时,那时你若心生抄他人作品的念头,还请照着化用的方式,而不是搬抄的方式,最终,可以不出其右只是借鉴,也可以是青出于蓝成为超越,就是不能和原作一模一样,那只会失去你坚持许久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