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感悟

人生逆袭,可以从“假装”开始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Rwby_Shaw

夜读,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心里颇受触动。

​I find that people who are nervous about speaking in public say awful things to themselves, words that they would never say to anyone else:

I'm terrible at giving presentations.

I got nervous once and it ruined me. I'm a horrible public speaker.

Nobody wants to listen to me. I'm boring.

If these are the type of phrases you repeat to youself day after day, it's no wonder you get nervous!You cannot control what other people say about you, but you can control the story playing on your internal channel.

                                                                     ——《The storyteller's secret》Garmine Gallo

整个文段的大致意思是:很多在公共场合演讲怯场的人,内心常常会看扁自己,会对自己说出一些他们从来不会对别人说的贬人的话,像“我的演讲能力实在差劲”,“我是一个糟糕的演说家。之前我就把演讲搞砸了。”,“应该没有人想听我演讲。我很枯燥。”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在内心贬低自己。你不紧张,才会奇怪。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掌控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控制自我的认知与对自我的认可。

反思过去,我们很多时候何尝不是像那些演讲怯场的人,对自己说过许多狠话。生活中,我们常常跟Amy Cuddy一样认为自己没有那么优秀。(Amy Cuddy,TED著名演讲人,她的《 Your body language may shape who you are》翻译“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 Youtube油管观看人数超1.7亿)

七年前,我大学毕业。毕业前的冬季,我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当时报考南开,备考期间犹犹豫豫,自信心也见底。结果没有惊喜。毕业季找工作,受考研结果的影响,对未来的期待也不高。心想,只要能进高中教书就心满意足了。因为考研错过了跑招聘的黄金期,第二年春季学校的应聘机会寥寥。不过好在投出去的简历,基本都拿到面试。

教师面试一般由笔试,面试,试讲组成,有的学校有时还有说课环节。面试与试讲环节是其中最不好把控的。现场问答与现场备课,对随机应变能力与平时的基本功要求较高。面试前,我基本没有什么面试与试讲经验。不过从小是个电视迷,对那种演讲台上风光场景,内心存有不少幻想。面试与试讲前,脑袋中充斥的是自己在讲台上风光十足的假想场景。从小到大,一直趋于内向,很少在公众场合公开发言或者演讲。不过脑袋里倒从来不缺少自己在舞台上风光十足的想象。感慨的是,那年毕业季,我一直假装自己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那些假装让我满载而归。那年只要我参加的教师面试,岗位基本都被我拿下。当年最终选择的,也是自己最满意的岗位。我选择了留在武汉,做了武汉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这所高中的面试有6轮,历时4个月。我最后披荆斩棘,突破重围。记得同一时期应聘进去的其他教师,除了另外一位来自北师大的本科生外,其他都是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尽管在武汉的高中教学一年过去,我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热情仍旧不减。临近汉语教师报名截止日期,我最后鼓足勇气投递了简历。虽然我知道自己满足不了汉办要求的研究生学历要求,不过我最后还是碰着试试看的心态,大胆地报名了。对自己的期待与资源的匹配做了权衡,我申请的是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的汉语教师岗位。幸运的是,我成功地通过了简历的筛选,也通过了汉办组织的笔试,面试与试讲各个环节。不过因为巴西那所学校职位临时调整,汉办以综合成绩为依据,对通过选拨考试的教师进行调剂。最后接到的通知,我要被调剂到印象中要求最高的美国学校。接受岗位调剂后,汉办又给我安排了美方对外派教师的最后一次面试。只有通过这次美方面试,岗位才算最终调剂成功。面试前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因为我没有和美国人打过交道,甚至没有和外国人真正用英语对话过,心里十分忐忑。准备期间,也是一直幻想自己能用英语流畅对话,那种能熟练使用外语的自我满足感油然而生。一周后面试,虽然开始有点紧张,不过很快就进入“假装”状态。其实当时也知道自己有好些语句因为说得太快,可能犯了语法错位,但这并不阻碍我跟他们交流,越说越兴奋。最后我成功地调剂到了美国的这个岗位。

美国岗位两年任期结束,我回到国内一家专做抬头显示的科技公司,任职海外运营岗位。面试中着重考察了英语沟通能力。公司CEO是英语专业出身。虽然我是转行,岗位经验不足,不过以往的假装场景以及英语环节的面试,让我自信心又开始腾飞。

现在也时常会出席一些国际展会与海外客户电话会议或者面对面会议。最近我也移居了美国。英语现如今已经融入生活,变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工具。还记得刚来美国的时候,那时候说英语之前,总是要在脑海中将要表达的内容将中文译成英文。久而久之,脑海的翻译动作不再有了。现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情景,英语能够脱口而出。

回首过来,那种过往的“假装”似乎真的已经成为了事实。

不过最近新移居美国,太多时间忙于低头找路看路,内心对自己的责备也越来越多,“假装”也越来越少。

晚上入睡前,把书卷的那段文字再回看一遍,轻声地读给了老公听。他复述着Amy Cuddy的那句话: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Fake it, until you become it.

“假装”起来,从日常的肢体语言做起;“假装”起来,从赞美自己做起;“假装”起来,也从幻想自己更多的风光场景做起。

作为一代新移民,我“假装”在世界舞台的中央,闪烁着中国光芒。

推荐:Amy Cuddy的演讲《 Your body language may shape who you are》(译为“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正如她演讲的开篇所说,是给我们的一个非黑科技人人能够做到的礼物。这不是励志演讲,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人类心理学启示,也是具体可行可实践的方法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