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讲堂自得其乐学论语

述而篇第二十:孔子再自评,有何深意?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1人  西源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


        这一章和上一章一样,也是孔子的自我评价。孔子说他自己,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他是喜爱古代文化,靠勤奋以求得知识的人。由此,我们知道,孔子一再强调学习对于人生的成长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孔子一生知识渊博,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这知识和成就是如何得来的呢?他认为自己是废寝忘食,刻苦学习得来的。于此,可能有人不甘心,认为孔子是天生聪慧,才取得如此成就的。孔子则认为不然。他说自己并非一生下来就有知识的,并非智力上等的人,他也和常人一样,生下来,如同一张白板,他能成功,是因为他一直不断发努力,汲汲以求,至老不辍,才有巨大的成就。于这两章,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苦口婆心,一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就是要告诉后来人,人生所有的成长和成就,都是与努力学习,辛勤付出分不开的。

        孔子的一番话是谆谆教诲,语重心长。首先,人一出生,都是一样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鲁迅先生就曾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此,能不能成功,成就的大小,并不决定于其天生智慧,这一点大家都是一样的,而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学习。其次,所有的成功和成就,都是靠努力学习、奋力拼搏才最终拥有的。爱迪生也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灵感再重要,但没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付出,灵感来了,没有努力学习获得的知识做基础,也无益于事。由此可见,即使是那些有伟大成就的人,都认为,成功,绝不是轻而易举的,都是辛勤努力的付出得来的。那么,对于每一个不想一事无成,欲有所成就的人,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