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学习法-聊聊设计模式
什么是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就是前人总结的代码设计的模型,就像武侠里面的武功的招式,套路。
为什么需要设计模式啊?
我平时代码敲的也没有问题啊,功能也完成了,线上跑的很健康
1、统一编程风格
实现功能,这属于硬编码,没有什么技巧,形成不了模式,只能说是个copyer,复制人。大部分代码都是cv的。不能称得上工程师,你敲的代码不能成为工程级别的项目。可能你写的代码只能你自己看得懂,如果你的命名不规范的化,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代码风格。
2、易维护,行内统一语言
如果你使用设计模式,大家的代码风格统一了,大家都有了共识,理解代码的结构也很轻松,不过这里有个大前提,就是你的团队,都懂设计模式。
3、代码更优雅
设计模式,让你的代码更优雅,比如建造者模式
HttpClient.builder().url("<http://aliserver/api/user/query>")
.method(Method.GET)
.parameter(Map.of("uuid", "432231", "key", "di2da2ddsa3s"))
.build();
4、可扩展性强,轻松应对多变需求
设计模式,可以让代码写的复用性好,可扩展性强。说白了,就是面对多变的需求,你可以改动很少的代码就能适应新需求,就像汽车的部件一样,代码功能块就像汽车部件了,拆拆装装,就产生新的新特的汽车。这样的代码,老板喜欢,因为节省开发成本,减少人力;深受同行吹捧,因为这已经成为工匠打磨的作品。
怎么使用设计模式
从我学习设计模式的经验,记住概念,记住类图 ,很容易忘记,容易混淆各个设计模式。后来发现,记住设计模式的本质是很重要的,让围绕这个本质,再去看这些设计模式,比较容易吸收点。
设计模式的目标:让代码,维护成本低,面对多变需求,可扩展性强.
设计模式的本质:面向抽象,隔离实现
用白话解释就是,设计模式都是抽象类,接口来组织代码关系,实现层都是被隐藏的,也就是隐藏细节,面向抽象层。
那么为什么要面向抽象,隔离实现呢?
因为抽象是稳定的,实现层是具体的细节,是多变的。
举个例子,用户登录注册这样的需求,抽象出来,就是用户服务:userService,有login(),register()。然后我们提测,测试经过数天的功能测试,回归测试,生产验证,功能发布成功,
这是不变的方法吧。如果要来了一个微信登录这些细节的时候,那么user这个类就不稳定了。所以我们设计成abstract userService,wxUserService,qqUserService。
可以做到面对多变需求,动态扩展,不需要修改原有的类,避免了维护原有类,测试原有功能的工作量。
然后为了“面向抽象,隔离实现”这个目标,先人提出了设计原则
我们开发一个订单系统的项目,经过需求评审,代码实现,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线上运行,投入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才交出了stabale稳定的代码。
现在需要添加一个功能,作为老板,或者管理人员,我们希望不要修改原有功能模块的代码,这样增加了回归已有功能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线上原有功能影响的风险,所以期望只在原有基础扩展现有功能。
这里,就得提到,开发程序要符合开闭原则,做到不修改,只扩展。
要做到开闭原则,就得引出设计原则:单一职责,我们定义的类的功能边界要明确,职责清晰,这样面对多变的需求变动的可能性就小,比如下单功能,orderService只负责订单的创建订单,修改订单功能,如果还参杂着的物流信息的功能,下次如果物流功能变更,就会牵扯到订单功能。
上面我们提到了,抽象是稳定的,实现是多变的,所以引出了依赖倒置的原则,我们定义的类与类之间,是通过抽象层产生关系,抽象层不依赖实现类,实现类要依赖抽象层,体现了“面向抽象,隔离实现”
还有接口隔离原则,接口的实现类,不要实现跟自己无关的抽象方法,类的继承也要做到尽可能少的继承与自己无关的方法,这样做也是为了减少上层的变动影响了下层。
在程序开发中,类与类之间肯定会产生关系,就难免产生耦合,类之间关系越复杂,牵涉到某功能变动,就会影响,不符合开闭原则,所以我们约定类与类之间尽可能少的产生依赖关系,只与自己直接关系的类有依赖关系,这也就是迪米特法则,也就是最小知道原则,
类的继承,是强耦合的东西,给程序带入了侵入型,基类的方法,被子类继承,如果继承的方法发生变更,子类功能都会受影响,所以我们约定了 子类继承基类,只能继承原有方法,新增新的功能方法,不得重写父类的功能方法,这就是里氏替换原则:出现基类的地方,子类能替换。
合成复用原则:少用继承,多用合成,依赖关系,为了减少耦合的可能性。
总结
遵守了上面提到了设计原则,我们的代码健壮性更强,可扩展性也更好,减少了代码的出错率。
设计模式,就是基于上述的7大原则,形成的一套招式,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桥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