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白居易《村居苦寒》)

2023-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谢秋悦生活随笔

泛读白居易的《村居苦寒》,完全就只是白描,语言没有任何雕琢,却在这平易的诗境中,诗人的情感却是那么的真切。

题目《村居苦寒》,村居,指平民百姓。苦,用在人物方面,多指生活贫苦,寒,寒冷,冬季(仅仅指季节吗?同样指百姓的生活冬天没衣敝体才感觉寒冷,即穿不暖)。百姓的生活饥寒交加,为什么会这样?庄稼没收成?还是苛税太重?还是?带着疑问是否在诗中能有答案?会不会有一点杜甫的诗的味道?

这样的阅读,才会读出自己的乐趣。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多么简单的诗句,直接陈述。元和(唐宪宗执政期)八年十二月,连续五天的大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竹子和松柏都被冻死(那是多么的寒冷!)更何况那些衣不保暖的农民!(概述由竹柏都被冻死来写冬天的寒冷,在这么寒冷的冬季,又没有保暖的衣服,读这两句就感觉那彻骨的冷。)

回观村阊间,十室八九贫。回,来来回回。观,观察(意味着眼看耳听)。村阊间,村里的巷道。在村子巷道到处走动,所见所感十有八九(绝大多数)都是很贫苦的。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北风呼呼的刮个不停,就像刀割一样刺骨(风雪交加),这么寒冷的冬季,可是那些村民身上穿的衣服和盖的棉被都不能保暖身子。(这么冷,白天冻晚上也要挨冻?)

惟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只好烧柴草来取暖,(缺衣少被,夜不能眠)愁坐一夜等待天明。吃不饱穿不暖,这些村民是多么的痛苦啊。

乃知大寒岁,农民尤苦辛。诗人不由发出感慨,在这么寒冷的季节,农民是多么的艰辛痛苦。

故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笔锋突然转向自己,难道诗人会好一些?想想自己在此时此刻,住在家里(草堂,茅草屋)掩起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自已裘衣绸被(袭衣绸被,古代一般士大夫),有吃有穿。(能吃饱穿暖)。

幸免饥冻苦,又无垅亩勤。在这么极寒之际,“我”却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那份对照生出的悲悯由然而生)。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想想自己和他们,深感愧疚,发自内心的自问,“我是谁?”这声感慨既有惭疚,也有悲悯。

诗人拿自己的温饱和亲眼目睹农民的现实生活的贫寒穷苦做对比,没有任何雕饰的白描,语言通俗,诗境平易,叙写流畅,读来却感情真切。

为什么会这样?读完还要去查资料,看看当时历史社会环境。原来在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八年,诗人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老家。期间身体多病,生活困窘。这首诗就作于这期间。到唐代中后期,内有割据,外有入侵,土地大为减少,却要供养大量军队,官吏………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作者是深有体验。

所以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