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和我的语文老师
2016-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倚栏听风z
“鄙人姓郇,从今天起我教大家语文。”
郇老师的头发像七八十年代的,一身西装,腰板很直,讲课时手永远背在身后,写黑板字永远龙飞凤舞,还教导我们不要学他写草字,他这是上课为了省时间,我们可要一笔一划的写......
记得有一次语文课,郇老师讲述了一段他小时候的读书故事:那是七十年代,很穷,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连下课铃都是一块烂铁敲出的。我们的老师上课时推着单轮车到教室,把车放在教室门口,给我们讲课,讲完课就跑出教室门口推着小车去工地干活了。我们那个时候啊,老师都是一边干活一边教书的。当时的老师文化水平也不是特别高,一直把“乃”读成“仍”。直到上高中,我高中的老师教我们读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个字念“乃”。
我们那时候啊上高中时需要住校,离家比较远,中午出发到校就晚上八点多了。每次一放假,出了校门我们几个同学就拿着书包一路跑啊,跑好久才到家。每次返校,就要带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两毛钱还要背着一麻袋煎饼。在学校打一桶水需要一分钱,两毛钱够我喝一个月了。吃饭就吃从家里带来的一麻袋煎饼就着咸菜,地瓜面做的,吃了都吐酸水。家里有钱的同学都在食堂打饭吃,是那种有肉的菜,五分钱一份,我在旁边看着眼馋的不得了,馋还吃不到。高考那几天,家里给了两块钱,然后我乐滋滋的去食堂要了一份肉菜,真好吃啊,美滋滋的......
一个人的记忆就是座城市,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所以我们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可能只能往前走。
沙城就是一个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