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夏商与西周
舜在位的时候,有三个人帮助治理天下而受到了封赏。一个是大禹,因治水有功,接了舜的接班,成为了夏朝的始祖;一个是契,教导百姓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受封于商,成为商朝的远祖;最后一个是弃,主管农业,教民耕种而受封,成为了周人的远祖。
夏王朝兴衰史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兢兢业业,备受世人夸赞。舜死后,部落首领的位置自然落到了这哥们儿头上。禹即位后,在嵩山阳城建都,国号为夏。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涂山举行了会盟,将各方进贡的青铜做成了九只大鼎,刻画上山川异物,置于宫廷之外,象征着九州之王,天下一统。在夏商周,九鼎被视为统治者权利的象征,问鼎中原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想要夺取天下,推翻前朝。

禹死后,本应该由伯益来继承首领,但是禹的儿子启可不干,俺老爹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给你,于是把禅让制给废了,自己当上了首领。虽然有扈氏反对,但没过几年就被灭掉了,启也就成为了夏朝名副其实的君主。当然了,还没有得到各路诸侯的明确认可,于是搞了一个钧台之享,让大伙儿承认自己的合法性以及世袭制,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启虽然当了首领,但是不太靠谱,庸庸碌碌,没啥大作为,还不理朝政。死后把位子传给了太康,这爷儿俩一个比一个差劲,天天外出打猎,不管天下人死活。传说中嫦娥的老公后羿看不下去了,于是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本以为天下要大治了,没成想,后羿箭法一流,但是管理国家不太行,和太康没啥区别,成天就知道打猎,还不让人进谏,明显是在作死啊。寒浞专擅阿谀奉承,慢慢的取得了后羿的信任,还通过小恩小惠博取了百姓的爱戴,待时机成熟,取后羿而代之。没成想,这哥们儿变脸还真快,夺取了最高统治权后,对百姓是一个劲儿的虐待。还好少康比较靠谱,进行了复国行动,把夏朝推向了鼎盛,号称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之后,夏王朝平平淡淡,没啥大动静,直到桀的出现,这可是历史上声名狼藉,昏庸无度的暴君。看谁不爽,就打谁。有得部落首领不想被灭,于是使出了美人计,献上了妹喜这个大美女。这姐妹儿不是个省油的灯,想要住豪华大宫殿,把撕丝绸的声音当做美妙的音符。一哭二闹三上吊,桀统统满足。好房子住着,还有美女相伴,哪还管朝政,亡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商朝兴衰史
与桀的残暴形成鲜明对别的是商汤。商汤简直就是一个宅心仁厚的老佛爷啊,再加上伊尹的辅佐,慢慢的各个部落和商部落抱在了一起。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誓师伐夏,建立了商朝,定都亳。汤吸取了夏的教训,励精图治,国家不断强盛,华夏文明繁荣发展。

从商汤开始往后的六个君王,让国家都得蓬勃发展。但是王位继承比较棘手,当时没有继承法,国君死了,传给弟弟,弟弟死了,传给儿子,但是传给哥哥的儿子还是弟弟的儿子呢,那是一个混乱啊。所以王室贵族为了争夺王位,打得不可开交,国家极度不稳定。盘庚即位之后,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削弱贵族旧势力,把都城迁到了殷。商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盘庚因此被称作中兴贤王。
盘庚迁都之后,商朝国势上升。到了武丁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的大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作武丁中兴。武丁知人善任,提拔了奴隶出身的傅说,还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武丁有个王妃,叫妇好,文化修养很高,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担任占卜官,是商朝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
纣王名子辛,是商朝第三十二代君主,在即位之初,还是有作为的,把疆土开拓到了我国东南,开发了长江流域。可惜老了之后,变得昏庸无道,贪图美色。
妲己作为纣王征伐有苏氏部落的战利品,长得那是沉鱼落雁,还能歌善舞,才艺俱佳,很快就成为了纣王宠妃。妲己相当败家,还喜欢杀人。纣王用炭火烧热铜柱,让老百姓在上面行走,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炮烙之刑。纣王的叔叔比干,好言相劝,没成想,被纣王取出心,看看是否真的有七窍。他的另外一个叔叔箕子因为劝谏被囚禁了起来,获释后,奔到了现在的朝鲜,建立了朝鲜的第一个国家(箕子朝鲜)。
纣王的残暴让百姓活不下去了,四处逃窜,大部分投奔了周。
西周兴衰史
姬昌为了周的发展壮大,不断寻求安邦定国的人才,在这些人中,就有钓鱼的姜太公。有了姜子牙的辅佐,姬昌兼并了若干小国,把都城迁到了渭水平原,建立了丰京,并不断向南发展。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势。周文王姬昌去世后,武王姬发即位,继续拜姜子牙为军事,弟弟姬旦为太宰,也就是周公。他沿用文王的策略,任用贤臣,联络个诸侯,孤立商王朝。
周经历两代君王的养精蓄锐,拥有了灭商的实力,于是联络个诸侯,向朝歌进军,讨伐商朝。一路过关斩将,很快就达到了朝歌的郊区--牧野。直到此时,纣王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但是军队主力还在东夷打仗,没法回援京都,无奈之际,武装了奴隶和战俘抵抗周的大军。但是这些人怎么可能会为纣王卖命,在两军对阵的时候,突然扭头,向朝歌进攻。就这样,牧野之战,没怎么打,就取得了胜利。

武王灭商之后,建立了周朝,定都在镐京。其采取了箕子的建议,实行分封制,依公,候,伯,子,男五爵,将全国分作若干个诸侯国。
武王去世之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做辅政大臣。周公礼贤下士,受到天下人的爱戴,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就是这回事儿。
周朝建立的第三年,发生了著名的三监之乱。作为周公三哥的管叔不甘心,觉得应该由自己摄政,于是联合了蔡叔和霍叔,并撺掇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反叛。周公东征,平定了叛乱,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
为了区分尊卑贵贱,明确继承关系,维护国家的安定,周公指定了周礼。周公为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西周早期的君主还是比较靠谱的,但周康王死后,传位给周昭王,但这哥们儿极度不靠谱,从此西周的衰落就开始了。昭王酷爱奇珍异宝,只要能给好东西,官位,钱财啥的,随便封赏。听说楚国把其他部落进攻白雉鸡的道路给堵了,昭王那是一肚子的火,于是帅军南下,想要教训教训蛮夷。楚国败了,但是昭王也没能回朝,楚国老百姓用胶水粘了一条船给昭王,待行至河中央,船只解体,葬身江中。
继昭王之后,厉王也不是省油的主儿,觉得天下的东西都是他的,谁都不能动,搞得百姓没法活,于是发动了暴乱,把周厉王赶出了皇宫。
厉王是不敢回来了,但是国不能一日无君,于是大家找了两位大臣,周公和召共暂理朝政,如果有重大事情,则由各大公卿共同商议决定,这种政体被称作周召共和。
周厉王死后,周宣王即位,这哥们儿还是有些能耐的,在他的治理下,西周有种复兴的现象。但还是难以扭转衰落的败局。宣王死后,传位给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好戏就上演了。烽火戏诸侯,让幽王的信誉大打折扣,后续犬戎来犯的时候,幽王点燃了烽火台,但是各路诸侯,以为这是在开玩笑,没人救援。就这样,幽王被杀死了。后来周平王即位,为了躲避犬戎的骚扰,正式放弃了镐京,把都城迁到了洛邑,这就是东周的开始。

重要事件事件线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定都阳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存活了400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定都亳,存活了600年
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河南省安阳市)
公元前1251年:武丁即位
公元前1075年:商纣王即位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爆发,商汤灭亡
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病逝,周成王即位
公元前1041年:周公东征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存活了271年。
小常识
1、商朝末期并存的两都中,安阳殷墟是一直作为主都存在的。它与朝歌有不同的职能,大体说来,安阳殷墟主要是国王和贵族的宗庙、祭祀所在,而朝歌作为陪都,主要是军事重镇及田猎、游乐所在,特别是它的军事基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商人的由来:商朝在几位贤君的领导下,出现了大治,百姓的物资富裕,于是出现了以物易物。后来,周灭了商,商代遗民失去了立足之地,靠长途贩卖来维持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职业,因为是商代遗民,所以被称作商人。古代,一般称流动的,在外做生意的为商人,开店坐铺的为贾(gu),即行商坐贾。
3、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构成了社会的等级阶梯。
4、西周王朝的势力范围可以分为两层,一是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地区--宗周(陕西西安)、成周(周成王时,周公建立的洛邑,河南洛阳地区),另外是指被分封的71路诸侯管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