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的眼里有一个几何构造的宇宙
开普勒这一个名字对大家来说,相信都不会陌生。我们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不是天文学专业的学生,上高中时,也会在物理课中接触过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曾是我们打开宇宙之门的钥匙,这么有才华的开普勒,他如果生于我们这个时代,肯定会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大师级人物。
可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在那遥远的1630年,这位59岁拥有着杰出的天文学成就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却在贫困交加中,孤独地在一间旅馆中离开了人世。
开普勒为什么会出现在旅馆中?为什么临终前依然漂泊不定?这要从他的天赋被发现时说起。
宇宙是偏爱几何学的
当时,地心说和日心说两派的争辩不休,始终都没有人给出一个完美的宇宙模型。开普勒便是在那时候构造了一个规则的几何形体构成的宇宙模型。
开普勒试图解释为什么行星的数目恰好是六颗,并用数学描述所观测到的各个行星轨道大小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六个行星的轨道恰好同五种有规则的正多面体相联系。这些不同的几何形体,一个套一个,每个都按照某种神圣的和深奥的原则确定一个轨道的大小。
若土星轨道在一个正六面体的外接球上,木星轨道便在这个正六面体的内切球上;确定木星轨道的球内接一个正四面体,火星轨道便在这个正四面体的内切球上;火星轨道所在的球再内接一个正十二面体,便可确定地球轨道……照此交替内接或内切。
当时,被德国国王从丹麦请来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第谷留意到了开普勒的这个模型。根据他的大量的观测数据,他虽然认为开普勒的模型是错误的,但他还是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便招他做自己的学生。
两年后,他死去,留了大量的观测资料给开普勒,只希望开普勒能完成他生前未完成的工作。那便是编制行星表,并以德国国王的名字鲁道夫命名。
从此,他开始了为王家服务并且潜心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一生。
曾经有两次,他感到深深的绝望。
他一直都是在研究天文学,新夺权的德国国王对他的工作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没有给他支持,连工资也不给他发了。
开普勒没有收入来源,他的妻子抱怨这样很难维持生活。
终于,开普勒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了两大定律。他很高兴,为此写了一本书,希望通过这本书获得一些维持生活的金钱和一些别人的评价。
虽然书籍出版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耗费了四年的时间,他写的这本书才得以面世,但是这本书依然给他艰苦的生活带来了几丝希望的亮光。
直到书籍出版后,开普勒才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他的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就连他曾经给予过支持的伽利略也没有给他写信说过什么。我想,这是他的第一次深深的失落。
当你满心欢喜,以为只要完成那件事,你就能得到回报,但是回报却落空时,你会忍不住生出几缕失落的情绪。
但只要那是你喜欢的事业,你就能忍受住无人赏识的那一份失落。
开普勒没有很受这件事的影响,很快,他又继续投入了他的研究。他始终想找出天体运行轨迹存在的规律。当他终于找到了以后被命名为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天体运行规律时,他的成就就注定了会被永远铭记于厚重的科学史之中。
他找到了自己心中想要探索的答案后,他又继续投入到编制行星表的工作中。他以前的工作推动了德国乃至世界的天文学的发展,现在他的工作也为以后一百多年的航海提供了行星的导航依据。可是,他做了那么多,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半分的补偿。
在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他把全家人叫到一起开了一个沉重的会议,说他在人生中已经留下了自己的成就,但是他依然无法支撑一个家庭的开支。接下来,他要去找德国国王,去要求他支付他这二十多年来的工作报酬。那时候,尽管他有很多重大的发现和成就,他们生活也依然是贫苦交加的。
开会后,他单独找来了他的女婿,交代到如果这次他不能回来,请在他的墓碑上刻上这样的一句话:
“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
在他离开家中,三天后,他就因旅途的贫病而在旅馆中离开了人世。他的离开,是孤独的;他的离开,是安静的;他的离开,是绝望的……
此生,他都没有获得他的成就应该给予他的回报。他始终没有获得与他成就等价的报酬,但是因为他的重大研究成果,他的名字也注定会被后人永远铭记。
金钱和名利不是一个人活着的最终的追求,它们只是一道枷锁,一种俗世的眼光。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是让自己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永垂不朽,还是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获得富足与安稳呢?
很多人或许都会选择后者,只有少数的人,他们甘愿选择前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领域中潜心耕耘,最后归于寂静,等待沉睡百年后的人们发现他们的价值。
他们需要忍受,忍受那段黑暗看不见未来,那段不被人看见,甚至被人嘲笑疯狂的漫长岁月,他们坚信,时间会给他们一个最公正的审判。事实证明,他们才是永远留在了历史中的人物。
希望,以后我们想做一件事,就真的是想把一件事做好,想在那一个领域一直钻研,而不是认为做了那件事会得到金钱的回报,能让自己在尘世中获得名气。
金钱和名利虽然不失为衡量一个人成就的重要工具,但它们都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的。古代的贪官奸臣,他们有钱有权,最后也是落得千古骂名;民国时期,四大家族资财万贯,于现在的大多数人的眼中,他们也只是国家危难时对百姓无情的吸血鬼……
真正留存于世人心中的英雄,是那为天文学事业潜心钻研的开普勒,是那淡泊名利,文革时期受到极大摧残也依然坚强,潜心研究学问的钱钟书夫妇,是那《月亮与六便士》的抛弃尘世间一切虚名,重新拾起自己的绘画梦想的梦想偏执狂斯特里克兰……
如果开普勒选择一开始就只追求工资报酬,那他就不会在没有钱没有人支持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对天文学,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世俗上的成功,从来离不开金钱和名利,它们像一道枷锁,让我们在大多数人认为是完满的人生道路中前行。
成功成了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变成了他们原本讨厌的人,而我更相信,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你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愿开普勒所在的天堂没有贫寒和痛苦。
愿身处喧哗的我们,能在虚浮中独守一份平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