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读书的时候我们谈什么
万维钢老师在《万万没想到》这本书里面谈到:读书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它也需要技术,有会读的,有不会读的,不是爱读就行。
读书不是随便读的。
阅读方法
看书也是一门学问,以名著《如何阅读一本书》最为出名,豆瓣评分8.6的经典之作,不过对于我来说它太晦涩枯燥了,实在是啃不下去。说起读书方法,我更倾向于《万万没想到》里面的“强力研读”。
1.好书要读两遍。
第一遍正常阅读,第二遍做笔记。
2.何谓好的笔记
读书笔记是为了自己日后以最快速度重温本书提供方便。要:
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有大量自己的看法
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和文章的联系
记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
在进行小能熊写作计划的同时,因为进行了密集型写作,所以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写作方法和文笔。
看过一关于提高文笔的文章,只记得摘抄新词汇,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开始分析首页上热门文章,很快发现了自己文章的论证太少,因为看的书少,所以举的例子不多。
于是现在看书会开始留意作者举的各种段子,噢不,是例子。
主动主题阅读
很多谈阅读的方法的文章都会提到“主动阅读”这个概念。
你渴望获得什么技能,你寻求什么样的内力,主动地找相关主题的书来阅读。跟英文做阅读里面的带着题目去阅读是一样的,目的性越强,越容易找到信息。
世界上好书数不胜数,如果你东一本西一本读,跟现如今一直谈论的“网上碎片阅读”没什么区别,最好的读书,就是要将自己获取的知识,形成自己知识系统。
所以除了“主动阅读”,还要“主题阅读”。
在一段时间内,专研一定领域的书。
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在她的书《虎妈的战歌》里面提到,她要求两个女儿只能练钢琴或者小提琴,不能玩别的乐器,不能参与任何与学习无关的课外活动,没有社团,没有演戏,没有公益,只能学习。
要想有所成就,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
要想在阅读上有所体会,只需要暂时放弃其他领域的文章就可以。
阅读工具
我以前读书只爱读纸质版,现在为了方便做笔记,越来越钟意电子阅读。
Kindle上阅读,标记,记笔记,十分方便,也可以直接复制文字出来。电脑版Clipping.io可以一键将所有标注内容按书籍传输至Evernote中,而且kindle里面的搜索功能也很强大,关键词搜索也很方便。
这样记笔记比手写快得多了。
阅读习惯
很多人不会否认他们新年有阅读的想法,但是事实上他们可能并不会翻开书页。就从列书单开始吧,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领域,自己制作一张相关的书单。
曾国藩有个习惯,“书不二。”也就是一本书看完之后再看另一本书。
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几个简单的阅读习惯,比如,每天睡前阅读40分钟。引导自己的阅读行为。最后形成稳定的习惯。
关于输出
对于工具类实用性强的书籍,看完书可以不立即输出分享,可以先实践+总结,最后再一起分享。读一本书很容易,但是实践很难。
说了这么多,不去实践并没有用。
最后请允许我贴上简友们相关读书写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