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车马慢年代的初恋(一)
那是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
他,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大二的学生。
她,是省城一所普通高校的大二学生。
当时年轻人都非常喜欢的报纸《中国青年报》举办了一个活动,她作为一个迷茫的青年,由他引领着,结成一对一的互助团体,由此开启了他和她长达八年的书信往来。
他叫她小妹,她唤他为哥哥。一开始,他们的通信有点时下的程式化,谈理想谈人生,当时的时代楷模张海迪、张华,还有路遥那时爆火的小说《人生》,都曾是他们信中互相勉励的榜样和前进的力量。
1984年国庆,建国35周年大庆。他是庆典方阵中正步通过天安门城楼的一员,她在千里之外早早地守在学校唯一的电视机的前排,幻想着能从电视画面中分辨出他来。
但这是不可能的。虽然他们通信也有一年时间了,其中也互相赠送过对方的照片,但仅凭一张照片的眼缘,要从一闪而过的画面中分辨出人群中的他,也是天方夜谭的事。
但她执着地盯着电视画面,从头到尾。
有一天,他信的称呼变成了“亲爱的小妹”,结尾落款加了两个字“吻你”,而其实信的内容和平常并无二样,并没有任何所谓表白的暗示,最多也只是从前曾说过的“很想你”“很想有机会见见你”之类的。
但“亲爱的”“吻你”已足够让她脸红心跳的,她抱着那封信傻傻地呆愣了许久许久。
在她看来,这就是爱的表白。
虽然千山万水阻隔,虽然他们未曾谋面,但他们早已芳心暗许,至少在她的心里是这样的。他们都幻想着要见一见对方,但在那个年代,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他们还是学生。当时的大学是明令禁止谈恋爱的。
但这以后,他们的信件往来更频繁了,而且每次都寄的航空信,只为能早几天看到对方的信。
他几乎每封信的末尾都会写下“吻你”或“深深地吻你”,她也早已把他视作自己的初恋,在他的温情和甜蜜之中越陷越深。
大四临近毕业,他突然无缘无故消失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没有任何的告别,就悄悄地退出了她的生活。
她给他的信也如泥牛入海,一封、两封,……她都不知道自己给她寄出了几封信,但毫无回音。她无心学习,更无心思去考虑毕业后的工作去向。
她想去北京找他。
但她终是怯懦的,因为他并没有给她承诺什么,甚至他们的通信一直以兄妹的名义,从来没有直接承认过男女朋友的关系,尽管她心里一直拿他当做恋人当做男朋友。
那个时代,从她所在的省城坐火车到北京需要30多个小时,而且火车票很贵,还非常不好买,飞机更是高官显贵们的特权。
她一个还未毕业的小姑娘,显然是贸然去不了北京的。她只能悄悄掩藏起自己的思念和痛苦,和平常一样,继续接下来的生活。偶尔要好的同学问起,她甚至能云淡风轻地一句“都过去了”,就假装真的过去了。
生活还得继续,而且得不露一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