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烟雨梦唯美·古诗词中国经典古诗词

读唐诗 学写诗 《渡荆门送别》赏析

2022-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hl夜雨潇湘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爱。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从辽阔的原野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远望云生处好似美丽的海市蜃楼。

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的小舟。

赏析:

      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漫游时作此诗。

      首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点明来处及去处,“远”、“外”突出了路程之远,诗人此次乘船远行,经过巴渝,出三峡,奔赴荆门外,前往湖北、湖南一带战国时期的楚国漫游。

      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联承首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景物,写远望之景。“随”、“入”二字生动再现了诗人一路乘船,映在心中的影像与此时眼前景物相连接的渐变过程。乘船从蜀地的高山峻岭中走出,眼前之景日逾开阔,只见山势日平,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尽”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眼前所见尽是平原,高山已在眼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滚滚的长江之水,一路奔流,滔滔不绝,“大荒”二字又给人厚重的时空感,长江从久远走来,又走入久远,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祖国山河壮美的画卷。

      颈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此联写近处所见,诗人用了比喻、想象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作一枚飞过天空的明镜,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水面的平静,及月光的皎洁明亮。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水中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以一“飞镜”相连,天上人间,尽在诗人广阔的胸怀之中。“云生”二字进一步描绘了云彩的千变万化,以奇妙的海市蜃楼作比,反衬出江岸的辽阔。诗人的视觉由水中的月,转到天上的云,时间也由晚上变换到白天。“飞天镜”、“结海楼”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奇幻多姿的美丽景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不愧为千古名句。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于宏阔奇丽的景象中以思念悄然作结,眼前之景虽然美丽,然诗人仍然喜爱故乡的水,尾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乡的水不远万里追随着,送别诗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评家沈德潜评李白律诗:“逸气凌云,天然秀丽,随举一联,知非王摩诘、孟襄阳诗也。”此诗气势宏阔,意境唯美,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