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百廿扯变法001|:松筠庵公车大集会,谏草堂上书效忠良

2018-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董耀奎

  公元1895年即大清光绪二十一年的5月1日,仲春的大地已是暖意盎然,北京城进入槐花香的季节。但那时的人们尚不知“五一国际劳动节”,清政府更无放假一说,于是,日子就平常起来。

  平常日子发生不平常的事,平常的日子就不平常起来。这不平常的事由这位康有为先生发起,不平常的日子由他造就。康先生祖籍广东南海,故称康南海。这年他已年近不惑,穿一袭蓝衫,操一口粤语,给人其貌不扬的感觉。可他思维敏捷,口若悬河,新观念新词汇从他那两片厚唇中间踊跃而出,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不由你不听信于他……他此时正在谏草亭旁散步休息,等待着大日子的来临。

  当时已经有了“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年前,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制定法案,将5月1日作为国际劳动节,也叫国际示威节。康南海不知道,如果知道,他一定会将公车上书与示威节联系起来。因为他们也示威多日。

  梁启超急步而至,将厚厚一叠手稿交与康南海过目。

  梁为康先生的学生,时年22岁,正值青春年少。梁启超是神童,八岁学为文,九岁缀千言,十二岁考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后师从康有为,成为先生的得意门生和得力助手。

  那手稿即上光绪皇帝书,师徒二人耗费一天两晚撰写而成。康写初稿,由梁誊清。先生的字写得不好看,据说尚因此名落孙山。

  康先生满意地收起手稿,向梁询问串连组织举子情况。梁说十八省考生均已通知,能来多少无法估计。但广东和湖南两省考生会来者踊跃。

  在下暗表:广东人和湖南人均为具有革命精神的不安分之人。广东人头脑灵活钱袋鼓鼓,湖南人果敢彪悍勇于牺牲,因此总是先由广东人搞事情,最后由湖南人来收获。

  儒家文人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方不顺则事不成,所以为了言顺而千方百计地去正名,名不正就联想,虽牵强也要附会。譬如这松筠庵,选择在此集会便有讲究。

  松筠奄位于北京宣武门外达智胡同,是一座三进并列两院的建筑,明朝时为兵部员外郞杨椒山宅院。

  杨椒山,字继盛,保定容城人。不,现在应该改称雄安人。雄安是千年大计的结晶,名气已经盖过保定,犹如深圳名声盖过惠州一样。同时,建议立志弘扬雄安文化的同志深入挖掘杨氏事迹。

  杨继盛的故事自然也非常励志:他出生于耕读之家,七岁丧母,继母严厉,边放牛边读书,竟然高中进士,官拜兵部员外郞。兵部很厉害,相当于国防部,是关乎军国的重要部门。但他的官却是闲职,员外郞相当于现今的调研员或顾问,级别六七品,没有实权,也不值钱,有钱的商人或不能考中的官二代们,捐点钱或批个条就可以得到。杨进士大才小用,其仕途并不励志。

  小用之大才必用溢出效应,逆淘汰的失落定然待机发作。嘉靖年间,蒙古俺答部势力扩张,中原提供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远远不够用,就找明廷提出加强贡市,增加贸易。这是“国际贸易”,生意是可以谈的。但牛皮哄哄的大明帝国照例怀有崛起后的自豪,斩杀来使,断然拒绝。谈不成就打呗。蒙古铁蹄再入中原,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打到北京城。

  历史每至节点,都有战与和两种选择。儒家的政治正确是歌颂主战派而鞭挞主和派,认为只有主战才能彰显民族气节体现爱国;无论有多少理由,用谈判妥协主和的方法解决争端,都是投降卖国,都是汉奸。主战与主和是划分好人坏人的衡定标准,连戏台上都是用红脸和白脸区分,再不知情的民众,一看便知那是个什么人。自然,在以儒学为主导的主流文化中,谁都要终生争做好人。

  杨继盛通过科场取仕,自是儒生无疑,他会主战,非常自然。不仅如此,他还被明清两朝树为榜样,列为铮言敢谏的忠臣。

  俺答围攻北京时,京城只有五万军队,其中老弱病残占一半,给权贵大臣家当差服役的占一半,面对蒙古铁骑,怎么打?严嵩是著名奸臣,自是主和派。他派仇鸾为平掳大将军迎敌,仇则与俺答暗通款曲,互开马市。俺答出兵就是为了贸易,于是就没有进城杀皇上。杨员外主战,可如何战?他作为一个有职无权的七品小官甭说不能掌握军队,就是把那五万兵马交给他,能够打得过俺答?于是,他的主战,就是上书。他向嘉靖皇帝上《请罢马市疏》,可仁宗正忙着炼丹养生根本没有时间御驾亲征出城开战,杨继盛却遭遇仇鸾反击,被贬到甘肃临洮做了个没有品级的典史。一年后事情结束,杨官复原职,再次回到松筠庵。可上班不到一个月,杨继盛再次上书,请皇上诛杀贼臣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仇也是由他指使。跟严嵩叫板还有好果子吃?这次杨继盛则直接被投入刑部大牢,三年后被严嵩设计砍了头!

  杨先生也是中儒毒太深,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皇帝永远都是伟光正,失败都是那些贪官们造成的。难道没有朱厚熜的旨意,严嵩敢主和?没有皇帝指使严嵩,严嵩敢指使仇鸾?就像宋朝,没有赵构的指使,秦桧敢谋害岳飞?岳飞被害,儒家不敢怪皇帝,却让秦桧背黑锅。严嵩也应该是替嘉靖皇帝背了黑锅。所以,杨继盛此举大有屁股决定脑袋的脑残思维,为了当忠臣毫无分析地主战。目前各位已经明白,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国际争端并非战争一种选择,通过谈判经过妥协达到新的平衡,已经成为国际常规手段,甚至还出现了经济制裁。因此,整天大喊打打杀杀主战立场者,并非真的爱国,时称爱国贼。主战就是爱国,爱国就是忠臣;主和就是卖国,卖国就是汉奸,这种逻辑和认知影响颇深。如果按照儒家的忠君理论,刘邦绝对是秦朝的奸臣,杨渊一定是隋朝的叛徒,真正的忠臣根本就不在。况且,元朝和大清还是非汉之族,难道儒家不也是要教导大家忠于每一位皇上吗?如此想来,杨氏故事并无意义。

  然而,历朝统治者却需要这样的榜样,为了让更多的人忠于自己,就将那些愚忠事迹挖掘整理,树为典型,发扬光大。杨继盛被害十二年后,明穆宗继位后为其平反,追赠谥号“忠愍”,并在容城和保定分别建立“旌忠祠”。他的两书也得以流传,清朝纪晓岚,刘墉、左宗棠等164位名人在卷后题跋。乾隆年间刑部官员集资将杨宅修建,改名“杨椒山祠”。道光年间松均庵住持复募捐扩建谏草堂和谏草亭,从此祠寺合一,成为清末士大夫集会议政的场所。松筠庵至今犹存。

  前有杨员外,今有康南海,两人都是要秉书谏上,以诤言表爱国忠心!

  “五一”这天,举子们届时前来,千三百人络绎不绝,据康先生事后描述:达智胡同“车马塞途”!康老师原本新闻宣传工作者,流落海外又操持保皇大业,说法上有夸大之辞在所难免。所以,有人考证那天公车集会只有六百多人。六百多人也不算少啊!

  集会上,康南海慷慨激昂,发表了鼓动性极强的演讲,他的口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演讲内容就是上书内容,总括起来有三点:请求光绪皇帝拒签条约,不向日本屈服,领导大清上下全面抗战;为避免战败灭国,朝廷要迁移首都;最后是要实行变法,不变法国家要灭亡!这前两项似乎在后来蒋氏党国实现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首都迁至成都。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要抗日。

  条约即甲午战争后日本逼迫大清签订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条约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赔偿白银两亿两。原来是要三亿两,李鸿章谈判时脸上挨了一枪,因此省下一亿两。战争起因由于朝鲜内政,大清帮朝鲜官家镇压起义军,与支持起义军的日本对上了夹子。专制政权每至如此历史节点,主战爱国的政治正确绝对占据先声,用强斗狠一时痛快但能总使事态一发不可收。况且,大清刚刚经过洋务运动,虽然是半心半意的中体西用,但师夷长技亦使大清军工得到发展,被视为大国崛起,称为同光中兴。不过,甲午时的大清军工的确是有很大发展,北洋水师的装备水平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所以亲政五年的光绪帝信心满满,打它个蕞尔小日本肯定是手拿把掐。重要的是,光绪皇帝急需建功立业,让从小就看不上他的姨妈老太后瞧瞧。因此,光绪主战弃和;同样有信心的还有日本明治天皇,明治维新比洋务运动更加深入,他们西体西用,脱亚入欧,不但师夷长技,而且师夷政治制度,彻底脱离权力等级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明治天皇也急需证明他的维新成果。两个自信的皇帝就这样揭开了战争的序幕。战争比拼的不仅是实力,胜负的关键是文明程度的较量。清军中的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和绿营,武器虽然有所更新,但制度还是祖制,其战力连太平军都干不过,碰上日军,结果不用猜。所以能够上阵的只有李鸿章家的淮军。淮军是李家军,清廷中有不少人想消灭它,所以淮军对日战败才对心思;李中堂更是明白人,没有了淮军,他这个中堂就什么也不是?于是,淮军的作战规则是:多开炮、少伤人。这战术对付本国人还行,遇到建制先进的日军来个侧面出击就要伤人,伤不起,就要跑,于是倾刻崩溃。海战陆战皆如此,节节败退,不然就全军覆没。淮军退到旅顺,皇军威胁要进京。战败议和无可议,不过是接受不接受胜方的条件而已。因此便有了《马关条约》。签不签约,其实光绪说了不算,没有老佛爷首肯,他什么也做了。原因很简单,实权没有在他手里。

  条约内容被一位官员悄然泄露,公之于众后引起轩然大波,京城上下都以拒签为正能量,康梁师徒组织的公车上书便是风波一束。

  康南海考路坎坷,是屡试不第的老童生。虽然科考不出名,上书却有名。他在首次北京考试时就写了上皇帝书,按现在说就是“零分作文”,没有考分,却有乐名声。科考后他还向大清重臣们上书,提出其变法主张。但都被那些高官们斥为轻狂。

  这次科考结束,公车们在等待结果的空隙,开始上书。一拨儿拨儿甩着大辫子的帝国年青人连续五天来到都察院,面容凄惨地垂涕阵情,成为京城一道风景,给民众带来阵阵狂欢。都察院相当于检察院,主管弹劾、监察和建议,内设信访,举子们的上书应该由他们转交。但都察院拒绝转交,什么信件都往上交,还想不想干啦?后来人们听说阻止上书的是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于是大家扬言要抬着棺材去孙家,吓得孙尚书称病在家不上朝,不久还辞了职。

  上书多日,不见朝廷反应,更没有皇帝答复,康老师认定是声势不够,应该再搞些大动静。因此,师徒二人一天两夜没合眼,写出了一万八千字的请愿书,联合十八省公车,组织了今天的大集会。

  集会很成功,但也有遗憾。在要求签名环节出现问题,很少有人签字。有的犹疑不定,有的干脆溜走。在文字狱泛滥的大清国,他们知道写下自己名字的后果。参加高考顺便凑个热闹还行,主战爱国的口号喊喊还行,真要为爱国丢弃自己前途,不是每个人都舍得的。

  松筠庵集会原定为三天,可第二天就再无塞途的车马,只来了十几个人;第三天根本就没人来了,包括康南海,他都没来。

  为啥耶?

  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