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脑子,颠覆这世界简单时间管理习惯培养

自我管理 | 目标、计划、灵感与死板

2016-10-04  本文已影响1341人  乐小磊

/ 作为一个倾向于极度自律的基层干部,热衷于研究将每周、每天、每小时都高效利用的方法,并期望能够借助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来写一本适合普通基层干部或职场新人提高自身效率的参考书。

经过近半年的研究实践,套路基本已确定,具体如下:

自下而上,确定人生主要努力方向

1、自身条件:从现有的爱好、特长、兴趣、需提升、需加深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搜集自己的“欲望目标”,哪怕列出几十条都无所谓。比如,我想做一名优秀干部,想做一名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物理学家,还想做运动员、歌手、演员……

2、定位理论:定位理论强调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优势集中发力,进而做到这一范围中的第一、第二的位置。通过定位理论,结合自身学历、经历、个性将以上目标筛选。这样的话,我需要删除“物理学家、运动员、歌手、演员”……

3、马斯洛需求理论:对于现代人类,尤其是自律者来说,普遍倾向全面保障自己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的全部满足,所以以上目标要保证“全面性”。将以上目标进行修补,我在生理需求方面,除了面包以外还需要强健的身体,因此运动员需要降级为长跑爱好者;在安全需求方面,目前社会稳定,自己也做不了啥;在爱和归属感方面,需要设立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互动的目标;在尊重方面,需要通过好好完成本职工作,才会收获尊重;在自我实现方面,是偏灵学的,或许我可以在进阶为各种“家”后,实现这种需求的满足。

从上至下,确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标

1、目标金字塔:该理论的核心是将抽象的、遥远不可及的目标进行多级分解,直到可以立即着手的小目标,小目标要有明确的量的要求,以可以评价其是否完成。如图:

2、二八法则和重要紧急四象限:二八法则提出要将80%的时间用于20%重要的事情上,这样才能让20%重要的事情影响自己人生的80%,重要与否的事情如何确定?要通过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则,这个法则中,只有重要不紧急事务是可以掌控的,需要安排进目标计划体系中。

依据以上,我形成的一个目标体系:

我的目标体系严重符合以上理论:①符合定位理论,每级目标都是我的优势特长(最起码在我的小圈内);②符合马斯洛五重需求理论,除了安全需求外,都照顾到了;③符合金字塔目标分解,最底层的小目标都是可以立即执行的,可评价的;④符合二八法则和四象限法则,通过严格控制时间的浪费,达到了每日24小时的“略超负荷”运转(有个人记录的时间数据支撑)。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这个套路里,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两部分:理论层面,给予思想升华的铺垫;实践层面,直接给予可以执行的工具。这是避免空洞,趋向实用的考虑。

下一步的左右两难

目前为止,缺乏的是【时间分配】这个环节,它是“时间管理”类书籍,最关键的部分。从时间管理的特性可知,时间管理的提升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提高单位时间效率,二是延长有效时间。单位时间效率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其与时间管理的执行又互为因果,所以很难掌控。延长工作时间比较容易做到,很多研究表示,现代人们有效时间平均一天不足4小时,我们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的主思路倾向于:①极端扩大“有效时间”②将时间分配的周期也相对固定(符合习惯原理)。即除去睡觉、吃饭、撒尿等无法刨除的时间(其实睡觉也有睡出效率的理论),将剩余时间最大化围绕目标分配,并保证规律性(想生物钟一样),但在这里,遇到瓶颈。

1、瓶颈A:【灵感】的反对

我们经常用“灵感”来表示我们的一种感受,比如“柳暗花明”“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茅塞顿开”等等。对于灵感是什么,从哪里来的回答,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神赐论,顾名思义,神灵赐予的;二是不可知论,恍惚莫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三是心理现象论,是人脑的技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灵感的产生的机理与量变质变理论接近,是“思维”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开窍(质变)的一个过程。无疑灵感是解决问题、突破难题、开疆扩土的等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而创造性是“效率”的极高形式,也就是说如果能抓住灵感,就能实现极高的效率。

而还有研究表明,人们正在放松的时刻,比如闲庭信步、赏花观月等,这时候,意识处于休息状态,而潜意识活跃,灵感容易爆发。这里就出现了矛盾:我们应该追求有效时间的延长,还是要放开一部分时间追求灵感?

如果灵感容易捕捉,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我担心的是放开的那一部分时间没有捕捉到一次灵感,也担心如果不安排“放松”时间,灵感都跑了怎么办?如果灵感不在你安排的时间到来,又咋办?

我写时间管理,需不需要苦心研究灵感的前沿理论,将其精炼城一个方便大众执行的一般工具?有这个必要吗?希望前辈、同行,看客能给点意见,欢迎留言。

2、瓶颈B:24小时难以程序化

最开始,我有个写作的思路,就是按照黄帝内经的方法,从子时说起(也就是23:00),直到第二天亥时结束。利用理论和工具,将每一个时刻都“最为合理”的安排所需执行的小目标,保证能够借用习惯的力量,保证能够完成全部小目标,进而保证总目标。

但这里还有几个问题需要破解:

①不可控(紧急不重要)事件的骚扰,比如临时会议,临时工作等,这里恐怕涉及工作艺术、领导艺术等知识。②不可控人员的骚扰,比如同事、朋友、亲人的时间占用,这里恐怕涉及沟通、协调,争取理解方面的知识。③受众的个体化,即如何解决不同条件受众都能充分利用这个“24小时工具”的问题。

太难了,看来要写好一本书,需要跨学科掌握很多很多……亲爱的你,能给我点建议吗?欢迎留言!今天就到这吧。


80后/在读硕士/孩子他爸/基层干部/有志青年求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