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好结婚了吗?
前几天去看望了数百公里外的小侄女。我和母亲同住一屋,每晚我都是在母亲絮絮叨叨的话语中沉沉睡去的。第二天一睁眼,母亲已经靠坐在床上。还没等我清醒过来,母亲又开始自顾自的说上了,“不管怎么样,婚总是要结的。找一个人过日子,谁不是这样过来的。你看看谁谁谁······”还没等母亲说完,我便钻出被窝,找个借口逃出了房间。
之前我的设想是美好的。我暗自思忖着,等妹妹生了宝宝,父母亲肯定要帮忙照顾的,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暇顾忌到我。到宝宝长大,至少也得有几年的光景,这几年里我大可随心所欲。我当时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傻乐了好一阵子。可是,现实就像一道晴天霹雳,把我从自己的白日梦中一下击醒。
打从宝宝出生以来,父母亲对我反倒越发盯得紧了。而且,现在母亲说话似乎更加理直气壮了,“就算不比别人,你看看你妹妹。她有家庭,有孩子,工作也没耽误,难道你就不羡慕吗?”其实,我内心的独白是,“我为什么要羡慕?妹妹过得好,我为她开心。再说,我自己的生活也过得不赖。”当然,这些话我是不敢说出口的,要不然必定会激起新一轮的说教。
在看望宝宝的三天里,母亲几乎把身边所有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统统罗列了一遍,而我的反应就是装聋作哑。其实,有时候我也在认真听母亲唠叨的,只是因为那段时间太累了,不出一会,我就在母亲无奈而焦急的话语中昏睡过去。说实话,我觉得自己真够没心没肺的了。
不过,有一次母亲的一番话却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致。一年多前,在我和前男友分手的时候,母亲和他通过一次电话。事后母亲和我说了个大概,我也就没细问了。那天,看我对她的谆谆教诲无动于衷的时候,母亲突然提起这件事。她有些不大情愿的说到,“也难怪你以前那个男朋友说,‘你女儿根本不是那种想要和谁结婚过日子的人。’你也该改改你自己了。”在母亲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里,我竟一下子就乐了。我乐颠颠的问母亲,“怎么之前你都不告诉我?”母亲给了我一记白眼,有些愤愤然的说到,“有什么好说的。我自己的女儿难道我不了解吗?就因为他这句话,我顿时就无言以对了。”我本想再打听一些细枝末节的,但看得出母亲不大想搭理我,也就只能作罢了。
几年前,我读了张德芬的一套身心灵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己》。里面的细节已记不清楚,但是,当时读它们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张德芬提出的关于内心与外界之间存在一种似冥冥中必然的联系的观点——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的结果。”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尤为印象深刻:
“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遇见未知的自己》)
那个时候我对此种观点深信不疑,而且还时常向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说起。我记得当时他们都以为我加入了什么邪教组织,每次听我说这个都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后来,因为毕业、找工作等事就把这套书压箱底了。
现在想来,我不确定是否真有“心想事成”这回事,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内心最不会撒谎。
一年多前,我对婚姻更多的是好奇。但好奇的并不是婚姻本身,像婚后两人的生活和未来会怎样之类的。说实话,对此,我丝毫不感兴趣。我好奇的是对方的父母是怎样的人,他是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的,他的外婆是否如他所言那样和蔼温婉。因此,我从不会主动提及结婚,如果对方提起,我就默不作声,因为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总觉得婚姻离我还太过遥远,先走一步算一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当然,这样的话如果说出口估计比较伤人,所以我只好用沉默回应了。后来,有一段时间,我试图劝服自己,“结就结吧,一闭眼,一跺脚就过去的事。至于以后,到时候再说吧。”虽然感觉有点大义凛然,准备英勇就义的味道,但是,我还是心安理得的以为成功的糊弄过了自己,也瞒过了别人。不过,从现在看来,其实我当时就是一个掩耳盗铃的傻缺。
对于那些我们内心不想要的东西,不管再怎么自欺欺人,终会被人识破的。或许张德芬的那番话还有另一层意思,“当你真心不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就不会散发出任何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所以不管你再怎么糊弄,全宇宙都不可能联合起来帮倒忙的。”难怪昨天一男同事悄悄问我,“杨老师,你敷过面膜吗?”当时听完,我就忍不住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