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那些事古代文化

古时候高考也不容易,鱼龙混杂,有人甚至专门写了些笑话来嘲笑他们

2017-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75c64e679bc7

古代的科举和现在的高考差不多,是很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一次机会。

参加科举的读书人鱼龙混杂,《笑林广记》中时常拿一些所谓的读书人来调侃,对于一些没有真材实料的秀才、举人冷嘲热讽,调侃不休。

笔者相信有胆量进入考场的都是数载苦读,有真本事的,希望各位金榜题名,不负十年寒窗。

篇一:落第及第

一个举人去京城赶考,随行的仆人挑了行李。两人晓行夜宿,这一日,到了一处旷野,忽然狂风大作,仆人担上的头巾被吹了下来。

仆人大呼:“落地了!”

举人听了,分外刺耳,心里不爽,嘱咐道:”以后可别这么说,只准说及第,听见没有?“

仆人唯唯,当即将行李拴好,以免再被吹走,整理完后,又道:“哼,如今你就走上天去,再也不会及地了!”

篇二:属相

一起参加科举能够上榜的,则互称同年。

有一人高中之后,应该是官运亨通,结果给乡下的老爹也挣了个封号。这老头有一日去见县官,毕竟乡下人出身,非常局促,不敢上坐。

县官说:“我与令郎是同年,侍坐是应当的,您别客气。”

老头听了大喜,道:“原来你也是属狗么?”

篇三:野味

由甲乙两人去应试,两人素有龌龊,相互看不顺眼。

这一日,甲喜不自禁,道:“我做了个梦,一木冲天,应该是要高中了!”

乙撇嘴道:“一木冲天?呵呵,这不就是个‘未’字么?你若说是佳兆便是好了。”甲大囧。

少顷,乙也提到自己做的梦,道:“一雉贴着天飞,这才是文门之象,这回我是稳中了!”

甲冷笑道:“呵呵,野(也)味(未)!”

篇四:烂文

有一瞎子,目虽不能见,却擅长闻香识气。

一秀才拿书给他闻,瞎子道:“有些脂粉气,料想是《西厢记》了。”果然。

又拿第二本,瞎子道:“有些刀兵气,料想是《三国志》。”又果然。

秀才见他如此灵验,心里很以为奇异,便把自己的“佳文”也给他闻了闻。

瞎子道:“一定是你的‘佳作’了!”

秀才大喜,口中自矜,道:“却是为何?”

瞎子笑道:“呵呵,有些屁气啊!”

篇五:城乡分别

不管什么时候,都有花钱买个功名或学位的。明清时,有些人累考不中,家富的便花钱捐个监生,也算读书人,但实际上不学无术,有人甚至不识几个字。

这一日,有个城里监生和乡下监生巧遇,各自争大。

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道:“我们见多识广,你们孤陋寡闻。”乡下人也有自己道理,两人争辩不休。

行至一宅第,匾上三个大字“大中丞”,城里监生倒着读,笑道:“看见没?丞(城)中大!”

又到一处,匾上三个大字“大理卿”,乡下监生把“卿”认作“乡”,道:“这可是卿(乡)理(里)大了!”

两人不见高低,争论得好不辛苦,各有罢兵之意。

行到第三处,原来是一寺庙,供奉南海观音大士的,匾上三个字“大士阁”。

两人见了大喜,道:“原来是阁(各)士(自)大啊!”

其实,各位考生的出身并不重要,城里人、乡下人,录取之后便是同学了,要一起度过好几年时光,甚至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