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歌社会热点心理

白百何的出轨,社会的群体自慰

2017-04-13  本文已影响6737人  大为君David

大部分人相信大部分人相信的,大部分人批评大部分人批评的,大部分人狂热大部分人狂热的。大部分喜欢聚在大部分人的队伍里面喊口号,大部分人喜欢藏在大部分人的中间耍流氓。

这几天白百何出轨的事件甚嚣尘上,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白百何的指尖,触碰的岂止是一个男人撑起的小帐篷。张爱朋手伸向的,又何止是一个女人敏感的神经。

网络时代是“群氓时代”,一起社会热点事件从产生到在舆论场的围观发酵,网民们沉溺于未经核实信息的表像下猛烈地发表群体意见,急切地为事件定性和站队,一种躁热的表达欲望迅速弥漫开来,产生一种群体自慰的快感

而这种群体自慰一般采用三个方式:

1.扣帽子,贴标签

明星出轨这种本身就有些流氓的行为总能撩拨网民的春心,大众表现出令人吃惊的笃信、愤怒和关注。

网民们的想象力往往是无穷的,有多少人观看着白百何和小鲜肉的春光乍泄,就有多少人把自己想象成陈羽凡。于是乎,群体中的个人不自觉地把外来的态度和感情内在化,并且在自以为很了解的网络暴行中纵情狂欢。

网民们都是扣帽子,贴标签的高手。美国传播学家李普曼认为,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事情面前,都会借助于我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形象,即用简单、现成的语言,去感觉和把握形势的力量。

人们看到卓伟公布的白百何和小鲜肉的动图,本能地就给他们扣上“奸夫淫妇”的帽子。因为白百何的名气,又本能地给白百何贴上“主动勾搭”的标签。

成都女司机遭到男司机的当街暴打,网络群体依据传统性别观自然而然地将女司机归置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在赋予其舆论同情的同时给男司机打上诸如“变态”、“暴力狂”的标签。

在我们对扣帽子,贴标签乐此不疲的时候,却忽略了这种带有主观判断的成见往往会降低了群体的舆论共识水平,增加了社会群体间矛盾和争议的产生概率。

2.群情激愤

当出轨事件一发生,我们看到大批网民表达自己的愤怒,这种愤怒往往达到一种炽烈的状态,君不见很多对于马蓉和白百何等的指责都带着熊熊的怒火和不堪入目的人身攻击。

愤怒,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愤怒往往包含某种对错或道义的认知。但是,愤怒也很容易被误导,在人群中便成为一种群氓情绪。社会学家勒庞认为极为简单而夸张的情绪是群体感情的突出特点,并且通过群体的暗示和传染迅速传播。

因此,网民在对事情不能作出细致地区分的情况下一旦受到他人的情绪感染,就会催生只要有人因愤怒而喊打,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响应“群情激愤”。

同时,网络群体的“激愤”总是压倒了理性分析,成为一种没有节制与责任感的激愤。在“法不责众”的群氓心理影响下,这种“个人激愤”往往更迅速地转化为“群体激愤”。

比起明星出轨、吸毒事件,一些负能量的社会新闻更能产生这种效果。若这种愤怒长期积累下去,必将对社会良好秩序的构建造成影响。

3.过度关注,过度消费

每当出轨、吸毒的新闻一出,各种跟风的热文便如蝗虫一般席卷而来,微博的热搜,新闻的头条更是不在话下。

难怪有网民说:一群年收入不到10万的人整天操着年收入10亿的人的心。

这些文章中鲜有深入客观的解读,往往是一种火上浇油的“爽文”。表面上媒体传播者及时快捷的报道似乎满足了网络群体的知情权,但实际上传播者别有用心地制造话题,很多媒体又在未对信息核实的情况下大力暗示和渲染报道,使网络群体一经接收到这些刺激性文本,便立即以“键盘侠”的姿态来无意识地刷新个体网络空间存在感。

这种过度关注和过度消费既浪费了网络群体的时间,又消费了作为舆论主体的网络群体的个人话语权,更虚张了媒体自身的声势,在一定程度将贬损媒体的公信力。

媒体的浮躁会带来舆论的浮躁,舆论的浮躁会带来民风的浮躁,民风的浮躁会带来社会的浮躁,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心理学名著《乌合之众》中曾这样表述:群体在感情上用形象来思维,易于引发幻觉现象,并且极为简单而夸张:群体在道德方面的表现也很极端,既可能极度残忍,也可能极度高尚;群体只能接受简单的观念;群体并无真正的推理能力,却有着超常的想象力;群体渴望强权,有着宗教狂热般的偶像崇拜。

当一个明星的出轨,变成社会的一种群体自慰。网名们在获得快感过后,会不会感觉到一种怅然若失的空虚呢?

对于群体心理的改变往往是困难的,但我希望那些主流媒体、网络大咖和舆论领袖,你们能及时地站出来,给出自己理性客观的看法。如果你们也一窝蜂地添油加醋,博人眼球,那么我们还能靠谁去做出表率?我们还怎么激扬我们舆论的理性和智慧呢?

如果一阵狂风注定要掀起轩然大波,希望总有航船不随波逐流,抓住水流的方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