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京城装修人(02)
二 徐节
这个人更有点神奇,这些年在京的一路行程呈现的是阶梯状上升。
高中毕业的身份,在同行人中占有一定的特殊性。大约是九几年来的北京,初期干的是刮腻子兼粘砖的活儿。那时的瓷砖尺寸较小,大约15*15或20*20这样的尺寸,用一种903胶在砖的背面打点粘贴,据说他一天能粘几十个平米墙砖,速度很快。
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起意做起了手艺,跟他的一担挑合伙在三环中路的一个建材城大厅里租了个摊位卖油漆。
开始的时候,摊位上每天是他们四个人都在岗。到第二年,小姨两口子去了另外一个建材城单干了,后来据说经营的不是很好,慢慢就不干了。
徐节的生意却是越做越好,私下有人传闻,他卖的油漆里面假货居多,其实那是因为那些年的家装市场良莠不齐,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有人就是愿意买便宜货,来冒充正品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过了两年,市场改造,徐节又换到了市场里面大门边的两间门面,门前就是市场的停车场,位置相对较好。
停车场是个便利的地方,好多人一停好车会先拿眼扫一下周围的环境,假如目光所及就是你想要找的去处,先去光顾一趟又何乐而不为呢。假如你是给家里或是公司的装修而奔走,这就撞上了话题。搞装修的徐节脾气很随性,就跟你慢慢道来,于是弄不好一单小额买卖生意就引出了另一单额外的装修活儿。
这样几年下来,徐节竟慢慢的圈起了一张自己的属于装修行业的网络。夫妻二人重新分工,门店由他媳妇负责,专门雇了两人在店里接待,并送货上门。徐节就只管装修事宜了。
钱到了一定的份上,就得想法去花,他回老家买了一套临街的门面,上下两层,全款支付的几十万。拿现在的行情分析,如果当时在北京买房的话,也不知是涨了多少倍了。他们自己说起来也很后悔,但既成事实多说无用,眼光决定了当时的思维境界。
慢慢的,徐杰承揽的装修工程,行情超过了门店的生意,当然这种变化跟人的处事精明是分不开的。
大约间隔了七八年时间吧,徐杰的一个客户,北京上庄人,拆迁分了几套房,本身他家里就有商品房,作为关系不错的朋友,客户说可以卖一套给他,前提是全款购买,220万。
徐杰拿出来自家的资金一百多万,借款一百万,把这套房子买下来了。至于如何买卖操作,这些具体的细节无从知晓。借款一百万,一般人能做到吗,恐怕很少吧。
上庄在远郊区,虽然离市区很远,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在北京有房了。他家儿子考的就是北京的某个大学,尚未毕业。
神奇的是,不到两年时间,徐节就还清了借款,第三年就开始装修房子,再过一年就住了进去。
这个人还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