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
累计打卡 101 次
2020年6月25日,端午节,临时决定回老家,坐的班车,这班车是直接到我家乡的车。
一开始没多少人,自己一个人拥有两个座位的地方,快开车的当儿,刷刷上来几个人,一位带孩子的妈妈,和我商量,她带两个孩子,让我和她换换地方,二话没说,我起身调整了座位。
和我邻座的是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坐到一起,很快她便问我,在哪儿下车,“务头”,熟悉的字眼更加挑起了她的兴致,“务头什么地方?”“东头”“我也是务头的”。
遇见真正的老乡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虽然没有泪汪汪,但是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你去谁家,说了父亲的名字,她更显得亲切,她和父亲同岁,小学一年级还是同学呢,我该叫姑姑。
你知道你们队上的闺女叫~~的不,谁谁的妹妹?
嗯
去年上吊走了。
为什么?
不知道,当天还接孙子放学,去找她爱人两次没回家,在自己家院里的枣树上跪着上的吊。
真让人心疼,谁说不是呢。
说到这里,前座的一位聊她儿子小区的一位,三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才五个月,因为丈夫出轨,自己吃安眠药,走了,娘家人闹,夫家赔了两百万,但是再多的钱,买不来女主人,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她们又聊起一个附近村的,很富有,因病去世几年了,然后儿子和老家人给父亲过节日,总是提前躲着继母和孩子,原来是第一任是得病去世的,当时第一任去世时,只让第二任的儿子参加了葬礼。后来第二任起诉,得到了大部分的遗产,带孩子移居国外,第一任的儿子不知道现在结没结婚。大家在唏嘘的同时,也在分析,第一任为什么会有病,诸病由气生等等。
就这样一路唠嗑,一路行走,坐回乡的车,遇故乡的人,也让我明白,幸福与穷富无关,事关心境。
此行,最让我感受奇葩的事是,老乡姑姑竟然说我长的白,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人夸我白净,也让我明白,黑白与本人无关,事关心境。
此行,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乡姑姑的一句话,“再忙也要回家看看老爹,见见面,说说话,吃顿饭,就放心了”,亲情与东西多少无关,重点是心情。
父亲已经提前准备做饭,化的肉、鸡,妹妹接到我就拉着我到地里去掰玉米,四岁半的小外甥也帮忙掰,到家后就忙着做饭。吃完饭,洽洽到早班返程车的时间。
带着半编织袋的玉米和香瓜,走上了返程的路,在家共呆了两个小时。父亲和奶奶身体依然硬朗,院里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是生机勃勃的气象,看一眼便是心安。
香瓜和玉米自己留了几个,其余的全放到婆婆,分享给姐姐和弟弟一家。每次从老家带来的东西都是放在婆家,共同分享也形成了习惯。
此次,返乡,坐班车,却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活在当下,做好与世界的互动,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有点地方都种上绿色 见缝就钻的死不了花父亲的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