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居然爱上了看病?

2021-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青儿读书育儿

在《营养方向别跑偏》里面有个关于治疗焦虑症的例子,我感觉很有启发,转述过来,供大家学习,借鉴。

作者夏萌,夏医生在书中写到,有个50多岁的,消瘦的,患有焦虑症的女教师来找她就诊。这个患者的症状持续了有一年多了,晚上失眠,白天烦躁忧虑,饱受各种不良情绪的折磨。此外,这位患者说她自己总是没有食欲,感到全身疼痛、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等。面对这位患者,夏医生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她要求患者睡好觉,给患者开了安眠药;

其次,她给患者开了5-羟色胺。

通过询问,夏医生得出结论,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是蛋白质类和油脂类食物不足。她平时只吃点粮食,吃点蔬菜、水果,一个星期吃一两个鸡蛋,很少吃肉,内脏基本不碰。夏医生说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于焦虑症患者是不合理的,必须要作出改变。

药物治疗只是治标,治本的方法却是是通过食物补充大脑中缺乏的5-羟色胺(也叫快乐素)。

所以,夏医生告诉这位患者:“您一定要多喝点牛奶,多吃点肉、鸡蛋,每星期吃两三次鱼,每周吃一两次动物内脏,主食、蔬菜、水果可以按照原来的量继续。”

如果饮食习惯不改变,脑子里的5-羟色胺一直处于缺乏状态,患者就必须长期服药,很难往离开药物。

刚刚开始时,这位患者对夏医生的饮食建议半信半疑,并没有认真按夏医生给出的建议调整自己的饮食。对于肉类、鸡蛋、动物内脏等,人们总觉得里面的胆固醇、脂肪是不好的东西,应该少吃。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位患者可能也是存在这样的疑虑。

同时,这位患者很想弄清楚,这个医生为什么和别的医生说的不一样?到底有没有实际效果,有没有科学依据。

于是,每次复诊时她都会坐在边上,看夏医生给其他患者看病,听她怎么辅导其他患者,有时候还会直接追踪出去,问患者的真实效果如何。

一次又一次反复验证过后,这位患者才相信营养可能真的有用,开始按照夏医生给出的营养方案去调整自己的饮食。

结果,没过多久患者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营养带来的改变,健康状态越来越好。这之后,她每次看病时都特别高兴,并写了一篇文章《爱上看病》。

一年后,这位患者的焦虑症状全部消失,睡眠、情绪、身体症状等方面也都没有问题,夏医生开始给她减药,后来全部药慢慢都停了,患者也不需要再来门诊。

两年之后,夏医生在门诊再次见到了这个患者。不过,这次不是她的问题,而是她姐姐的问题,她的姐姐被检查出高血压,想找她来调理。她非常激动地告诉夏医生:“夏大夫,我特别特别感谢您,因为我完全好了,现在我感觉自己像恢复到年轻的时候了,每天倒头就能睡着,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每天都很开心。”

到现在为止,这个患者的情况一直很好,疾病没有复发,因为她掌握了维护健康的法宝。

你们是不是也感觉好神奇?焦虑症这么麻烦的疾病,居然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药物配合食疗就这样轻松治好了。

这本书里其实还写了夏医生运用营养学治疗好其他一些慢性病的原理和过程。比如,贫血,高血压,高血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等。还有她自己的肾炎也是她靠营养调理出吃回去的。

她还从男人、女人、儿童、老人、肥胖者和司机这几种人不同的营养需求入手,分别针对不同的人群给予了不同的营养指导。

现在的人,外表光鲜亮丽,其实,由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慢性病可能已悄悄潜伏在身体里面了。大家有空多了解一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等到身体吃不消,发生疾病的时候才想起来去多了解一些有利于健康的知识,那样受罪的就只能是自己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