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贞|青春里的一抹阳光

那是2009年。
我的好朋友独自一人去了杭州,听了一场陈绮贞的演唱会。
在那个年代,“现场”这个词对于我们依然遥远,她描述起陈绮贞背着吉他走上台的画面,像是梦中的乌托邦。
后来,她和一位同样喜欢陈绮贞的男生在一起了。
大概是喜欢陈绮贞的人,都比较合拍。
秘密是,我当时也有点喜欢那个男生,他们俩还是通过我认识的。
可是我不如他们那么喜欢陈绮贞。

我当年是个朋克少女,怎么会喜欢陈绮贞?
我至今都没有去过杭州。
自此,陈绮贞于我而言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特殊在经历了这样一场不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还在听她的歌。
2019年下半年,陈绮贞的感情生活多次占据了娱乐圈头条。
先是与相恋16年的男友,音乐制作人兼吉他手钟成虎分手,接着被爆出与五十岁素人男子当街热吻,在粉丝还来不及祝福的时候,这名男子就被媒体扒出已婚已育,原配还是陈绮贞的粉丝。
陈绮贞声称不知道对方已婚,于是赶紧道歉,然后断绝与该男子的关系。
且不论陈绮贞不知道该男子已婚是真是假,光是这态度,还是蛮真诚的。
我向来不关注明星的私生活,只看作品。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绝不脱粉。
什么是原则性问题?吸毒,家暴,乱伦,等。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小三且及时止损,这不算。
好了,不找借口了。
我相信陈绮贞的三观还是正的,再说一次,在众多歌手中,她于我而言,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特殊在听了快二十年她的歌,发现终于发现如今对于民谣的喜欢竟然起源于她。
特殊在,还有一件小事儿。

陈绮贞“被小三”事件之后,有个男生发来一条微信:“你觉不觉得陈绮贞和信很配?”
“呸,信哥哥是我的。”
信是我多年的爱豆,你说谁和他配,在我这都是不被允许的。
那个男生后来来四川玩,我没时间去见他,然后,他,把我删了。
可能我真的不够喜欢陈绮贞。
两次和异性相处失败的经历告诉我,要离喜欢陈绮贞的男生远一点。
什么追忆青春,什么喜欢民谣,都是假象。
但陈绮贞真的是可以脱离这些模式化的印象的。
就算你不喜欢民谣,不喜欢小清新,你仍然无法拒绝她。
谁会拒绝青春里的一抹阳光呢?你想起她,总觉得明媚,清新,然而那抹阳光里,又多了点时光沉淀的味道。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陈绮贞处于那种不会被人遗忘,但是又不会经常被人提起的地位。
不会被人遗忘是因为“经典”,而不会被人提起是因为“小众。”

陈绮贞出道是在1996年,而我最初听她的歌,大概是在2008年左右。
韩寒说,陈绮贞的音乐“是未过度商业化的、比较舒服的、相对高档的大众文化”。
其实说大众,陈绮贞一直都不大众,但是说小众,她又确实拥有着那么多陪伴着她走过二十年的歌迷。
试问有几个人能在乐坛活跃二十多年呢?(我Andy除外)
还是小清新的流行音乐。
陈绮贞曾说,时间是声音的产物。但对她的歌迷而言,她的声音更像是时间的产物,二十年之后这个名字依然活跃,青春里那些最轻盈的记忆,总会随着清新的旋律和甜美的声线浮现出来。
就像是高中隔壁班的男孩给你送来一本书,就像是阳光照射在校园里的操场上,你抬眼刚好看见身边穿着白衬衫有着灿烂笑容的少年。
甜且纯。懵懂而忧伤。

现在我听到她的歌,仍然会想起多年前第一次听到《旅行的意义》时的自己,没有去过“夜的巴黎”,没有感受过“下雪的北京,”却在青春懵懂的年纪里思考着对某个男孩动心的场合。
大概就是在那时,初识民谣,在简单音乐旋律里寻找着最初的悸动。
如今,北京和巴黎变得不再遥远,也在一次又一次独自旅行中,逐渐体会到旅行的意义。然而再听这首歌,那些有关于她的幼稚的情感纠葛都无所谓了,却依然保持着青春里那份青涩的向往,依然保持着心底的那一份纯真,依然不希望,离开一个人,才是旅行的意义。
陈绮贞的歌是没有任何情绪起伏的。
她平铺直叙的声音里充满了孤单与倔强,温暖与柔情,有着你触碰不到的神秘与淘气。
失败者的飞翔
陈绮贞 - 失败者的飞翔 (单曲EP)
我甚至觉得小清新三个字承载不了她的风格,这是一种无瑕的纯粹,如同我们的青春底色一般,清澈明亮又带着一些忧伤。
青春的姿态有千百种,但是她所表达出来的,是最独特的那一种。
她用绚烂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好又决裂的画面,告诉你,这就是青春。
让你在青春的尽头想起那些日子,仍然会会心一笑。

陈绮贞说,她最喜欢的词是“纯粹”。她的声音就是纯粹的,她的创作态度也是纯粹的。
她的歌词像是写给自己的独白,不需要任何观众,只有她自己能懂就可以了。然而,就算她只是对着自己喃喃自语,也有人会懂。
有人喜欢甜品,有人喜欢酒精,陈绮贞是二者的结合,甜而不腻,微醺而不醉人,也会在时光的沉淀中历久弥香。
陈绮贞曾在一个访谈里被问到:如果世界毁灭只能留下一首你的歌,那是什么?她回答:《鱼》。
陈绮贞是学哲学的,这首歌是她最具哲学意味的一首歌。
鱼是一种物化的象征,隐喻的是那些为自己的选择奋不顾身的人。无论是缠绵纠结的爱情,还是期而不得的自由,或是存在即是合理的生命,都可以是自己的选择。
做选择很难,可是忠于自己选择的人,又有多少呢?有时候,你不太满意世界的样子,它不是你认为美好的样子,于是,是选择偏安一隅的妥协,还是决绝的离开呢?
其实无论妥协还是离开,心中那份对美好的期待,还是会在的。
也许一旦有了眷恋,就注定不得不离开。

有人说,这首歌是在写叶子,有人说是在写自杀者的心境,有人说是在写人生的抉择。我觉得一首好歌,本来就是应该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初听这首歌,我觉得是在写失去的爱情,而现在我觉得这首歌像是在描述一种对自由和温暖的眷恋。
“如果有一个怀抱勇敢不计代价,别让我飞,将我温柔豢养。”
渴望归宿但是没有归宿,渴望自由但是得不到自由,如果最终要选择离开,却仍然需要和矛盾的自己对抗。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永恒的美好,世界本身就是在腐朽、复活和绽放中不断轮回的,面对生命永恒存在的犹豫,或许需要将自己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心态再次面对这个世界。
倘若陈绮贞不做音乐的话,她一定会是一个很棒的哲学家。
她说自己不算民谣,可民谣里那历久弥香的慰藉,唯她独有。
时隔多年,我们又听到了陈绮贞的新作品。
在新专辑《沙发海》中,她在描写喧闹社会中的孤独,她唱出了窝在沙发上经历的落寞与狂欢,唱出了陌生的人群中的喧嚣与孤寂,她唱过了残缺彩虹的颜色,是春雨新绿,是夏凉青空,是秋残枫红,是冬日霜白。
是历经风霜仍然纯粹的喃喃自语。
而回去听陈绮贞早期的作品《after 17》,她把她选做2019年巡演最后一首歌。

每个人都曾向往着长大成人,向往着after17的时光,然而真正告别之后,谁还能一直保留孩子气的纯真呢?
只有陈绮贞。
告别了孩子气的年纪,陈老师的声音依然可以让时光定格。
你知道她已年过四十了吗?
可她依然像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女,每当听她的歌,总会觉得时光就此停滞,停滞在那个再也回不去的白衣飘飘的十七岁。
她是真正“无龄感”的人。
我怎么就不行?
或许这就是那些喜欢陈绮贞的男生,注定要离我而去的原因。
正是这种不变的纯真,让陈老师陪我们走过了这二十年。
她依然特立独行,却变得随和了许多。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时光的历练中学会与自己平和相处。

你还在想你二十岁是什么样吗?
我希望你说,我现在就是二十岁的样子。
可能多了一些皱纹,可能多了一些老练,但不变的是,来自心底的纯粹。
我想她现在的样子,是她自己所喜欢的,也希望你现在的样子,是你喜欢的样子。
喜不喜欢陈绮贞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有一抹阳光,明媚了你的整个青春,温暖了你的时光。
你或许在奔波中与形形色色的人相聚又分离,但愿你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样子。
其实,我的好朋友和那个男生,早就分手了。
毕竟是遥远青春里的故事。
我的好朋友依然是好朋友,我们都已和那个男生失去联系许久。
至于拉黑我的那个,呵呵哒。
凭良心说,你觉得陈绮贞和信,能扯到一块儿去吗???
都是歌手,都来自台湾。
本文来自公众号【遇见萧萧】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原文链接:陈绮贞|青春里的一抹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