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显扬,必先韬光养晦
题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一 多读书
我是个文科生,在所有人眼里应该是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物种,但是我想说“不”,我知道的很少,不是谦虚,是有自知之明。
我也想文艺学文科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吗?一篇文章能把人磨死,这是我真切体会到的,谁让咱文采不好呢。每每见到人家文章文采斐然的样子,我会为我东拼西凑感到羞愧,我在心里重复过无数次要写好文章,一个能写出令人神往文字的人,必定需要时间以及内心的沉淀。
之前也看到过许多简书作者有写到如何成为签约作者的文章,总结起来不过只有两点,一是要多写,每天坚持写一千字。二是要用心写,要学会思考,才能写出有思想内涵的文章。我也曾尝试,可终究没有坚持下来,有多少努力被坚持打败,可我一直对此念念不忘,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可以窥视外界的风云变幻,可以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甚至可以激起激流勇进的动力。为此我着了魔,我坚信对它念念不忘,他必会对我笑脸相迎。
我书读的少,所以导致我写文章像是挤牙膏样不利索,而今迈步从头越,储备知识是当务之急,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对于读书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没有一定的阅览,怎么能写出有见地的文章,那种闭门造车的创作是经不起深究的。要想写出能触人心弦的好文章,多读书,多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你的不二选择。
二 学会一个人
低效的一群人不如高效的一个人。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情。享受一个人的午后
孩提时代的我们,总是三五成群的去上学放学以及玩耍,慢慢长大后,会发现我们身边的玩伴会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我们自己逛街,吃饭,看电影。成长的代价就是目送身边的人的背影渐行渐远,并且告诉自己不必追。
上初中的时候,我是极其喜欢扎堆的,我耐不住寂寞,害怕孤独,就是连上个厕所都要拉起同桌一起,甚至有些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忽略对方的感受,有时候都觉得有点自私。
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三三两两,有的在身边,有的远在他乡,不是只有一个人,而是喜欢一个人,太多人的喧闹总是想躲避,偶尔会喜欢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这样觉得净是自由自在,因为不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给自己留有充分时间沉浸其中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个上午下午,在人头攒动的喧闹世界里,你会发现真正留给自己的独享时光是少之又少的。
真正的成长就要学会一个人,一个人并不是不合群,而是为了更加的合群。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凭什么你想去看电影吃饭,别人就要挪出自己仅有的少许空闲时间去陪你,你记住,你没权力,别人也没义务。
一个人,试着享受孤独,因为孤独是20几岁的专属味道,过了这个年纪,错过的不只是青春,还有孤独。
三 不骄不躁
这个社会太焦躁,无论是人,还是物,都绷紧了神经做好起跑的准备,不骄不躁貌似离我们很遥远。做个安静的美女子
“快餐文化”的社会容易使人产生浮躁的心理,每个人背后似乎都有一条鞭子在时不时抽打着你不断往前冲,很怕自己比别人慢一步,怕来不及。
只要你想,没有什么来不及。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你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让其与众不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泰山不却微尘,可以成其大。一步一步来,不骄不躁,方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有些人总是羡慕别人,羡慕别人弹得一手好钢琴,拥有一份好工作,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此之前她们的付出代价,无数次手指磨破,无数次的挑灯夜战,才换来了让人羡慕的生活。成功不是你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是你三两天的学习就能速成的,而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中国的教育是上宽下严的症状,这也导致中国的大学生学习散漫的原因,在长时间的高压管制下,重获的自由已让她们沉溺于玩耍从而放纵自己。
想要奔跑,想到达远方,那就要先准备好一双合脚的鞋子,这样才会助你跑远。
有一同学小a,人长得很漂亮,家境也不错,在大学期间每每看到学长学姐找到心仪的工作她就会评论一番,之后会妄自菲薄。
她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看我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哪个公司肯要我。”其实我对他的话是非常认可的。
我问她:“那你既然知道你没有竞争优势,为什么只是干着急,而不去为之奋斗呢。”她回答到:“现在学还来得及嘛,已经输在了起跑线,得多久才能赶上别人。”
我鼓励她让她从量积累,慢的就会看到质变。她也的确照做了,每天清晨去教室背英语,每天晚上去自习室看证券书,可是没坚持一个月就撂挑子了。她抱怨到,每天活的太累了,英语背了也没效果,英语还是如此的烂,证券书看的也是云里雾里,一拿到书就想睡觉。
我就默默不语了。对于急躁的人,是什么都学不下去的,不静下心来去学的,最终都不会看到质变的结果。
不要欣羡别人绚丽多彩的人生,因为他们也历经坎坷。与其羡慕,不如努力。